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經濟工作進行了謀劃和部署,提出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效益優先,對廣大農業工作者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對做好農業農村經濟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業部門責無旁貸、重任在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科學把握其總體要求,特別是緊緊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發展,以產業興旺促進鄉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全面振興。
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糧食等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農業現代化水平、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資源利用方式,農產品供求關系、工農城鄉關系等發生深刻變革,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這些成就和變革,標志著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站上了新起點,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農業強國的新征程。當然,新時代也面臨著新挑戰。從目標導向來看,人民群眾更加關注質量安全、生態安全,要求我們不僅提供優質安全的農產品,還要提供清新美麗的田園風光、潔凈良好的生態環境;從問題導向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農業資源之弦已經繃得太緊,原有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拼資源拼消耗的老路走不通了,倒逼我們必須加快轉型升級。
農雖舊業,其命惟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發展使然,關鍵是實現工作導向的重大轉變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調整。
校準發展方向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必須大力推進質量興農。農業要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以質量為靶標,校準農業發展方向。經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糧肉蛋果菜茶魚產量已居世界首位,農牧漁種養加產業門類齊全,但也存在多而不優、大而不強、品牌雜而不亮等問題,抓質量、樹品牌成為當務之急。從源頭上,要推進標準化生產,產出優質的農產品;在監管上,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用重典、出重拳、求突破;從長遠看,要提升品牌“含金量”,推進品牌強農。
轉變發展方式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路徑,必須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在得失權衡、進退度量中我們發現,綠色是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小康道路不可或缺的底色,要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必須推進綠色發展。農業是生態產品的重要供給者,鄉村是生態環境的主體區域,生態是鄉村*的發展優勢。要統籌農業生產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的任務,三者缺一不可。
堅持效益優先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必須大力提升產業效益。效益決定收入,效益決定投入,效益決定競爭力。目前,受成本上漲、產業鏈條短、業態單一等因素影響,我國農業效益不高、農民增收后勁不足的問題仍然突出,“種地一畝不如打工兩周”現象普遍存在。建設現代農業,就要把提升效益放在優先位置。要從降成本中擠效益,從適度規模經營中提效益,從產業融合、功能拓展中挖效益,從農業結構調整優化中找效益。
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依靠改革和創新兩大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改革政策的“四梁八柱”已完備,下一步主要是抓落實、抓深化,通過釋放改革紅利,破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體制改革,創新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等。
明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十分重要。我們一定要落實好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具體部署,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效益優先,推動農業向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亮麗的底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交響曲譜寫*動人的樂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