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禽畜養殖業正逐步向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污染總量增加,并呈相對集中趨勢,成為較大“污染源”。此外,水產養殖在養殖過程中投放大量的香精餌料、鮮活餌料、肥料和藥物,也易造成河道水體污染。許多地方和企業在生產上想得多,在農業廢棄物處理上做得少,急需補齊短板。
據了解,現在處理廢棄物*簡單的辦法是“上山下鄉”或“退城進郊”。多數企業在退城后形成了在農村散戶養殖,加工留在企業的格局。即使采用供種、飼料、防疫、加工“四統一”生產模式,卻很難將散養戶納入生產的全程監管,還增加了運輸中可能的疫情傳播和動物交叉感染等問題。
有關部門應探尋多元農村廢棄物處理辦法。一是把養殖戶集中起來,形成相對集中的養殖區域,并給予一定扶持,較好地解決養殖生產中畜禽糞便污染、動物集中防疫問題,還能提高畜禽產品的質量;二是探索利用固液分離機等進行糞便分離處理,把規模化養殖場每天產生的大量糞便,進一步轉化為有機肥和農田灌溉用水,循環利用;三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施用綠色有機肥、節水灌溉、*施藥,讓農業及養殖剩余物飼料化、肥料化或能源化,實現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線性生產方式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發展方式轉變,節能減排,促進可持續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