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慶市渝北區深入貫徹落實各級“三農”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三增”目標,按照“提質效、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工作思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據測算,全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49.3億元、增長9.0%,*產業增加值31.2億元、增長9.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583元、增長10.0%,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1.8。凸顯“六新”特點:
一是特色高效農業實現新突破。加快產業轉型調優,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綠色蔬菜、名貴中藥材、生態漁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全年新發展中藥材、布朗李、生態漁業等特色高效農業7200畝,改造提升標準化產業基地6580畝,新引進特色高效農業品種135個。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新發展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農民合作社28個、家庭農場54家。加快農業生產“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景觀化”建設,全力推進50個“一園一景”標準化農業示范園打造,建成渝北*靈芝種植基地,畝均產值達2.4萬元以上,趣童、望梅、根源等5個“花園式果園(菜園)” 基本建成。
二是農業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在全市率先啟動實施農產品綠色行動,借助大渝網等平臺開展渝北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及宣傳口號在線征集活動,大力宣傳推廣全區綠色名特農產品。強化源頭治理,編制完成農產品產地優質區域、改良區域、休耕區域三色電子地圖。深入推進化肥農藥“負增長”行動,全年推廣使用配方肥、有機肥面積達70萬畝,開展綠肥還田壓青和綠色防控技術應用45萬畝。大力推進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實施柑橘、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專業化統防統治25萬畝,建成綠色防控示范片4個、區鎮村三級病蟲害監測點11個、區級病蟲害綠色監測點2個。出臺《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的通告》,全面取締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經銷點25家。開展畜禽養殖制藥標準化示范場和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新建成畜禽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10個。開展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追溯試點,新增50個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示范點,建成10個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檢測室。大力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新制定發布農業地方生產技術標準30項,新培育市級*農產品10個,新認證“三品”農產品20個,新建成特色農產品展示區(含社區專賣店)10個。
三是農旅融合取得新進展。立足各鎮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規劃“三環十景”精品鄉村旅游發展布局,集中打造龍王洞山環線、御臨湖環線、明月山環線三條精品鄉村旅游環線,首期在每個鎮打造一個精品鄉村旅游示范點,將示范點串點成線、連線成面,輻射帶動全域農旅融合加速提質發展,目前正在編制產業、交通、農房等發展規劃。堅持“大農業+大旅游”聯動發展模式,全力推進“巴渝鄉愁”田園綜合體入駐建設,目前已順利完成項目建設選址、初設規劃、協議簽訂等前期工作,該項目被列入重慶市鄉村旅游特色重大項目,參加全市重大旅游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項目總投資13.7億元,首期打造約3000畝核心區,涵蓋“鄉愁農莊”、“鄉愁渝村”、“鄉愁山林”、“鄉愁水岸”、“鄉愁田園”以及巴渝二十四節氣農耕軸等六大主題板塊。
四是農村改革激發新活力。積極穩妥推進財政農業項目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30個“撥改股”試點項目全面建成并分紅,共分紅625萬元,畝均分紅155元,戶均分紅550元。投入財政資金1000萬元,擇優扶持大盛鎮天險洞村等10個村依托鎮域特色產業和“三資”清理實際,以項目為載體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試點,烏牛村農戶全部以地入股籌建烏牛農民股份合作社,發展仙桃李2500畝,今年全面進入豐產期,實現產值約400萬元,入股農民畝均分紅5000元。圍繞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出臺《渝北區農業扶持貸款風險及擔保管理暫行辦法》等系列扶持辦法,設立2000萬元農業貸款風險金用于涉農不良貸款風險補償,新增發放“三權”抵押貸款1400萬元、農村居民生產扶持貸款226萬元,累計達3.3億元。
五是科技興農邁上新高度。按照“1+8+18”智慧農業總布局,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建成全市*集現代農業物聯網病情、災情、墑情、決策、成果展示和農業綜合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農業綜合服務云平臺,順利接入8個特色產業基地和18家企業,為業主節約管理成本2000元/畝,促進增產增收3000元/畝,2017年渝北區農委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加大對農業科技研發引導扶持,新引進凍干、膨化技術大力開發中藥材保健、藍莓果干(果汁)等航空食品,著力打造長龍西部高端航空食品基地。依托華大基因開展農業新品種生物基因速測,積極推進水果、中藥材、水產等良種組培繁育,新建成石斛、白芨等名貴中藥材組培中心1000余畝,選育推廣沃柑、藍莓、脆李等新品種5.8萬畝,新引進推廣柑橘“早接豐產”技術、畜禽污染生物降解堆技術等新技術10項。加快農業創新人才培育,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新建和維護農民田間學校19所,基本實現主導產業基地全覆蓋,新建成農民創業孵化基地2個、實訓基地2個,開展農民創業就業實用技能培訓5000人次,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00人。
六是民生保障躍上新臺階。以1%農村低收入人群滾動幫扶計劃為抓手,全力構建*識別和滾動幫扶“兩大機制”,著力推進產業覆蓋、危房改造、醫療救助、教育資助、社會保障和設施延伸“六到戶”,全年*識別農村低收入人群633戶1467人,落實產業扶持資金678.2萬元,醫療救助貧困人口1027人次、救助金額217.84萬元,對全區C、D級危房改造134戶,資助家庭困難學生813人、資助金額116.85萬元,完成雨露培訓381人,為農村低收入農戶共計6081人購買“*脫貧保”6081份,理賠30起、金額達39萬多元,開展對1141戶2846人建卡貧困戶開展“三送一幫”活動等一系列工作,全年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基本實現 “不返貧、快致富”的目標。辦好重點民生實事,新建成村社硬化便道147公里,提前超額完成年度市級下達的40公里建設任務,惠及全區11個鎮56個村,受益農民群眾3.38萬人,該項工作有望在今年全市重點民生實事考核中連續三年取得排名全市*的好成績。投入資金1679萬元,新建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05萬畝,項目區農田水利設施條件大幅改善。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