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三農人物 > 隋國民:鄉村振興大有可為
隋國民:鄉村振興大有可為
農業網   時間:2018/1/4 9:42: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47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遼寧省農科院作為遼寧*的綜合型省級農業科研機構,肩負著時代賦予的創新驅動發展使命,也承載著助力遼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責任和義務,必將在遼寧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大有作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隋國民開門見山地向記者亮出他的觀點。

  隋國民說:“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堅持全面準確,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做到學深悟透。我們制訂了全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方案,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基層黨建重要內容,還開展了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黨員干部職工培訓,使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成為一種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發揮優勢,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支撐

  據隋國民介紹,下一階段,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將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農村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需求導向,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在支撐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順應經濟發展由速度型轉為質量效益型的大趨勢,不斷選育農業發展必須的各類優質高效新品種,研發一批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農業產業發展急需的重大關鍵技術,以科技創新支撐全省農業產業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助力遼寧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隋國民說,為了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省農業科學院每年將組織300名-400名專家深入農村和生產一線,示范推廣農業新成果,通過建立現代農業示范區、示范基地等,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現代農業樣板,以此帶動和引領全省現代農業發展。

  進入新時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趨勢。為了發揮省級農科院在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遼寧省農科院成立了創意農業規劃設計中心,目的是為政府、單位以及相關園區、基地和項目建設提供規劃論證和設計服務,把創意農業的理念和都市農業、休閑農業、農業產業、旅游業等有機結合,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目前,我院已經為地方政府、科技園區、產業基地、企業以及各類項目等提供規劃設計服務,以此助力遼寧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隋國民說。

  院地共建,為區域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保障

  “與地方政府進行科技共建,是我院的一大特色,可以為遼寧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保障。”隋國民告訴記者。

  為何要開展院地共建,隋國民向記者解釋:“由于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稟賦差異巨大,所以我省各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各有優勢,各有特色。我院根據各地實際和需求,與沈陽、大連、阜新、撫順、遼陽、鞍山、鐵嶺和朝陽簽訂了院地共建協議,圍繞地方經濟特色和優勢,有針對性的組建了40多個專家團隊,轉化了一批優良品種和關鍵技術,扶持了一批地方優勢和特色產業,以此推動地方農業產業和經濟發展。”

  2017年,省農科院與遼陽市在科技共建中,重點建設水稻、葡萄、蔬菜、草莓等生產與加工的農業科技小院,著力打造遼陽特色農業產業的整體改造提升。還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提升新型經營主體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近年來,遼寧農科院扶持了70多家農業企業和130多家農民合作社,海城三星、鐵嶺伊農、撫順富春等農業企業已經成為科企合作的樣板。

  隋國民表示,農科院從企業發展的規劃入手,從科技方面幫助設計,選派專家,提供相關技術和成果,有效提升了合作新型經營主體的產品技術含量、市場競爭力,為全省農業產業升級和品牌戰略實施作出貢獻。

  *扶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為了保證扶貧工作順利完成,遼寧省農科院建立了長效的扶貧工作機制,把扶貧納入全院重要工作日程。建立了涵蓋20多個研究所,400多名專家的專家庫,圍繞對口幫扶的5個貧困縣和3個定點幫扶村,抽調精兵強將,組建5個專家工作隊和3個駐村工作隊,具體實施*幫扶工作。

  “我們整合各類科技項目,以項目的實施帶動貧困地區農民收入的提高。”隋國民向記者介紹了省農科院實施*扶貧的經驗與做法。

  遼寧省農科院將承擔的國家和省科學研究、科技推廣等各類項目與科技扶貧緊密結合,將項目整合到扶貧地區密集實施。一方面做到了科技項目*實施,在幫扶地區建立了現代農業試驗區、示范區和展示基地,支撐和引領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和產業發展。另一方面也有效克服了缺乏扶貧專項資金的難題。僅2017年,全院在對口幫扶地區實施重點科技項目42項,投入項目資金956萬元,建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35個,試驗示范推廣新品種137個,推廣新技術138項,為當地農民增收作出重要貢獻。

  結合各地的生態特點、農業產業特色和優勢,省農科院在扶持產業發展上下功夫,通過扶持貧困地區的新型經營主體,拉動地方特色和優勢產業發展,進而帶動農民生產結構的調整和生產方式的轉變,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隋國民說:“目前,我院和地方合作,已經打造出彰武縣明水地瓜、義縣紅墻子村蔬菜休閑采摘、岫巖食用菌和柞蠶、建昌縣大屯村雜糧等扶貧產業,通過‘科研單位+新型經營主體+生產基地+農戶’的扶貧方式,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