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原安鄉民寨村,王丑子饒有興致地帶記者來到他家的牛棚,看著即將出欄的肥牛和幾只出生沒多久的牛犢,他心里樂開了花,“今年我家有13頭牛了,基本算是村里規模*的養牛戶了”。
王丑子本是村里的貧困戶,過去,家中種的幾畝土豆、玉米勉強夠自家吃,除此之外也難再有其他收入,家里4個正在上學的孩子給他帶來不小的壓力。2015年甘肅省的駐村幫扶工作隊來到了村里,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這兩年,村里改造了房屋,修了路,幫扶隊的隊長雷磊還跟我說,像我家的情況,只有發展產業才是脫貧的出路。”王丑子說。
有了隊長的鼓勵,也了解到平涼正在快速發展的紅牛產業,王丑子也下定決心。“我想要做出一些規模,讓牛繁衍開了才是長久之計。”王丑子說。2015年,他用5萬元的免息扶貧貸款買了幾頭小牛,此后又在培育的過程中陸續買入。“明年就有4頭出欄可以賣了,現在又新下了4頭牛犢,以后我家每年都有幾萬元收入,也就不用太發愁了。”
去年省里進行養殖技術培訓,全縣去了8個養殖大戶,王丑子也是其中之一,回來后將學到的技術和知識講給了村里的其他人。
“過去村里大多數人沒有經營概念,而現在,全村210戶幾乎每家都養牛,養5頭以上的就有48戶,希望既能將特色農產品推廣出去,又讓大家擺脫貧困、增收致富。”民寨村文書齊文武對記者說。
在平涼,紅牛產業也開始探索規模化、組織化和市場化生產的發展模式。2017年,莊浪縣農業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并下設種植業、林果業、養殖業3個子公司,通過公司化運作、合作社帶動、農戶入社入股參與的方法,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在該公司的水洛鎮分公司,記者看到,剛剛起步不久的養牛場已經有了100多頭牛的規模。“貧困戶可以以資金入股,缺乏勞動力的可以以牛入股,還可以在公司務工,通過多種方式增收。”該公司副總經理張繼紅說。
自莊浪縣開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三變”改革以來,不到半年時間,就成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也成了甘肅省脫貧攻堅工作的示范樣本。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