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40%,我國常年水稻種植面積約為3000萬公頃。但在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中,水稻生產的機械化水平*,每到農忙時節,農戶一家老小清早就全員出動,挽起褲管彎腰拔秧插秧。
1月8日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與機具”項目,以機械精量穴直播為核心,破解了這一難題。
操作直播機就能*播種
“歐美國家的水稻種植基本都是采用機械直播,我國直播水稻大多是人工撒播,撒播稻疏密不勻,田間生長無序,群體質量不高,抗逆性差。”羅錫文是該項目的*完成人,他表示,只有大力推進全程機械化與*技術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獲獎項目發明了水稻“同步開溝起壟穴播”“同步開溝起壟施肥穴播”和“同步開溝起壟噴藥/膜穴播”的三同步精量穴直播技術,首創了水稻成行成穴和壟畦栽培機械化種植新模式。
農民只需操作直播機,它就能在稻田里開出兩條蓄水溝,并將稻種*地播在兩條蓄水溝中間的播種溝里,實現了水稻有序生長,促進其根系生長更加發達,更能節水30%以上,節肥15%以上。
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品種的水稻種植需求,該團隊還發明了7種水稻精量水穴直播機、7種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機和1種雜交水稻制種同步插秧直播機,實現“行距可選、穴距可調、播量可控和仿形作業”,滿足不同的生產需求。
累計應用面積1000多萬畝
羅錫文介紹,該技術獲發明專利26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發表論文55篇。2016年被中國農學會評價為“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該技術已轉讓給國內農機企業大批量生產,并形成系列產品,部分機型進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目錄。該技術在國內26省(市、區)及泰國等6國推廣應用,累計應用面積1000多萬畝。
與人工撒播相比,該技術幫助農民每畝增產10%以上、增收100元以上;與人工和機械插秧相比,每畝節約成本100元以上。羅錫文說:“該技術創造了一批高產紀錄,新疆三年畝產超1000公斤,浙江連續四年畝產超800公斤。”
經過多年的研究,羅錫文團隊的農業機械化研究體系實現了“海陸空”的全方位發展:“海軍”有無人駕駛測量船進行水文勘探;“陸軍”有無人駕駛拖拉機、水稻插秧機和水稻直播機;“空軍”有無人駕駛飛機噴施農藥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