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上旬,玉門市已到了一年*寒冷的時節,室外溫度已接近零下20攝氏度。然而,走進清泉鄉躍進村人參果種植基地的溫室大棚,卻是暖意融融。
只見一行行營養枕被整齊鑲嵌在磚塊之間,村民王寶功和兒子正忙著在營養枕的袋子上掏出碗口大小的洞,為過幾天栽種人參果幼苗做準備。
“鄉里補貼了2000袋營養枕和5000株種苗,在我的大棚里做人參果無土栽培示范實驗呢。”王寶功擦了擦頭上的汗,笑呵呵地說,“這兩年,人參果的棚均收入基本穩定在3萬元,這批用營養枕種植出來的果子,品質肯定更好,更能賣個好價錢。”
因為收益高且穩定,王寶功的大棚已由前幾年的2座發展到4座。對他來說,棚里產的,不僅是一枚小小的人參果,更是讓他圓夢的金果。
在玉門市,發展人參果產業其實沒多少年。像清泉鄉,設施農業一直以黃瓜、西葫蘆等傳統蔬菜為主,農民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可收益一直提高不了。
當看到人參果單棚產量高、病蟲害少,而且這幾年在市場上銷路好后,玉門市在清泉鄉開始鼓勵農戶進行種植。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撐、能人引領、市場拉動等多種措施,清泉鄉人參果產業迅速壯大。近3年,全鄉人參果種植面積以每年新增120座170畝的速度猛增。截至去年底,種植人參果已達652座913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