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武漢市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舉全市之力,下“繡花”之功,向貧困發起總攻,圓滿完成了47528名貧困人口脫貧、107個貧困村出列的年度脫貧目標任務,為2018年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嚴”字當頭:壓實脫貧攻堅責任。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是當前極其重要、極為嚴肅的政治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是要 “嚴”字當頭,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
——嚴明政治紀律。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將脫貧攻堅作為全市“*民生工程”、“軍令狀工程”來抓,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強調蔡甸、江夏、黃陂、新洲四個新城區區委、區政府要承擔脫貧攻堅主體責任,中心城區(開發區、功能區)和市直部門要承擔幫扶責任;強調各級黨政一把手要切實履行限期脫貧責任制。2017年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向省委、省政府立下年度脫貧“軍令狀”。市委、市政府加大組織領導,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研究脫貧攻堅工作,市委、市政府8次召開脫貧攻堅大會,專題傳達學習中央、省脫貧攻堅工作要求,研究部署全市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扶貧工作拼搏趕超。市委巡察組對蔡甸、江夏、黃陂、新洲四個新城區區委貫徹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開展專項巡察。市人大開展“聚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市政協組織民主黨派開展扶貧監督性調研,督促政策落地。31名市領導以身作則,帶頭深入對口聯系街(鄉鎮)調研督導工作。
——嚴格考核督辦。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扶貧工作納入各級各部門績效考核內容,增加考核權重,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履職盡責的重要參考依據。完善考核體系,在2016年出臺對區級黨委和政府考核辦法后,2017年又出臺了對市直部門、街(鄉鎮)、駐村工作隊等3個層面的考核辦法。嚴格考核驗收,采取自評、各區交叉檢查、綜合評價、第三方評估等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驗收和相關考核工作,使驗收、考核結果更加客觀公正,經得起實踐檢驗,得到群眾認可。嚴格督辦檢查,全市建立暗訪督辦機制,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門把脫貧攻堅作為全市督查工作重點。針對督辦檢查發現的問題,市扶貧攻堅辦下達督辦整改提醒函、整改通知單共41份,督促“清零銷號”。
——嚴肅執紀問責。教育千遍,不如問責*。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武漢市*扶貧問責辦法》,對在*扶貧工作中不履行、不完全履行、不正確履行職責的單位和個人實行追責問責。市紀委抓好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開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戰役,在媒體上公開點名道姓曝光了一批基層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起到了教育、警示、震懾作用。
“準”字為先:聚焦重點*發力。
脫貧攻堅重在*。全市圍繞扶貧對象*、措施到戶*、項目安排*、資金使用*、因村派人(*書記)*、脫貧成效*等“六個*”的要求,查找問題,聚焦重點,*發力。
——開展“春季攻勢”行動。出臺了《武漢市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計劃》,召開了高規格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暨脫貧攻堅“春季攻勢”推進會,市領導和各區、駐村工作隊派出單位的領導和黨員干部到貧困村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摸排并解決了工作中的大量短板問題,為全年脫貧攻堅順利推進打下了基礎。
——建好*識別“明白賬”。為扣好*脫貧“*顆扣子”,市扶貧攻堅辦委托專業公司對全市進入國家扶貧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清洗,完善有關信息1萬余條,確保我市在國家扶貧信息系統中數據準確無誤。多次組織對貧困村、貧困戶基礎臺賬進行全面梳理,確保信息系統、紙質檔案和《扶貧手冊》信息一致。完成了全市*扶貧信息管理比對系統開發,扶貧數據與市相關部門數據實行了共享,方便大數據核查比對。出臺了《武漢市農村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的指導意見》,規范貧困人口的識別、管理程序,并對全市貧困人口進行分類管理,將脫貧攻堅重點聚焦到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幫扶上。
——深化駐村幫扶工作。駐村幫扶是*扶貧的“管道”。全市加強了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考核工作。完成271個貧困村市派駐村工作隊隊員調整輪換和年度鑒定工作,調整工作隊員317人,把一批*干部充實到工作隊員中。全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壓實駐村工作隊責任的實施意見》及《武漢市駐村幫扶工作考核辦法》,完善日常管理和考核制度。多次組織駐村工作隊業務培訓和到外地貧困地區學習交流,提高政策水平和群眾工作能力。組織駐村工作隊員和3萬多名結對幫扶黨員干部深入貧困戶調研走訪,進一步完善結對幫扶措施。
——加強資金投入監管。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市本級和蔡甸、江夏、黃陂、新洲區均將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專項扶貧預算,將當年清理回收可統籌使用的存量資金的50%以上用于*扶貧,全市共安排財政扶貧專項資金17.08億元。強化資金整合力度,蔡甸、江夏、黃陂、新洲區共統籌整合財政資金34.49億元,較2016年度26.84億元增加了28.5%。加強資金監管,實行“責任、權利、資金、項目、監督”五到區的辦法,完善*扶貧投入區級整合平臺。組織第三方開展2017年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客觀評價資金使用效益。組織對蔡甸、江夏、黃陂、新洲區及市直行業部門2016年扶貧項目資金進行了大數據審計,有效保障了資金安全運行、項目規范實施。
“實”字為本:推進扶貧政策和項目落地生根。
全市圍繞貧困戶脫貧、貧困村出列,積極推動“五個一批”、“六大工程”等扶貧政策和項目的落地生根,切實解決貧困村、貧困戶存在的根本問題,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五個一批”助推貧困人口脫貧。實施產業扶貧,打造強勁引擎。全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產業扶貧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2017年脫貧的107個貧困村實施扶貧項目305個,每年可幫村集體增收2000萬元。實施技能扶貧,一人打工全家脫貧。全市2017年推薦安排貧困人口務工1050人,貧困人口就業累計達1968人,占2386名有培訓需求、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的貧困勞動力的82.5%。實施教育扶貧,斬斷致貧病根。全市落實貧困戶子女從幼兒園到研究生的教育扶貧資助政策,為貧困學生23841人次發放教育助學扶智資金2339萬元,幫助132名貧困家庭“兩后生”接受職業教育“雨露計劃”。實施健康扶貧,打開幸福之門。落實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區級財政全額代繳政策。建立完善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醫療補充保險、醫療救助和政府兜底”五位一體健康扶貧保障線。啟動實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行動計劃。貧困人口住院免起付線,先診療后付費,報銷“一站式”結算,住院報銷率較普通人群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實施保障扶貧,扎牢兜底籠子。對因病因殘喪失勞動力的貧困戶,實行應保盡保,不斷提高保障水平。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360元提高到500元,3.45萬名低保貧困戶受益。五保標準由每人每月865元提高到985元,1.17萬名五保貧困戶受益。
——“六大工程”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條件。實施交通扶貧工程,完成農村公路建設224公里。實施水利扶貧工程,完成農村飲用水安全提檔升級工程,惠及90萬人,實現了貧困村小型水利設施建后管護全覆蓋。實施電力扶貧工程,累計備案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38個10738千瓦;已建成并網發電135個10497.6千瓦;投資4.19億元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受益人口達4.46萬人。實施危房改造工程,完成2184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實施生態環境整治工程,推動“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街轉運、市區處理”的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完成58568戶農村改廁目標,在貧困村新建32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加強貧困村衛生室、文化室等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新”字為特:打造脫貧攻堅新亮點。
全市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大膽破除機制體制障礙,打造武漢特色,探索總結出了一系列脫貧攻堅的新思路新措施新經驗。
——開展“三鄉工程”促脫貧。全市把“三鄉工程”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新抓手,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舉措,先后召開“三鄉工程”促脫貧現場推進會、培訓會進行動員部署。出臺了“黃金20條”“鉆石10條”“四張牌”政策,以及利用空閑農房為核心發展農業共享經濟和利用貧困村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實現*脫貧的指導意見等;制定出臺《關于推進“三鄉”工程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鼓勵市民和城市資本下鄉,尤其是到貧困村投資創業。2017年,全市投入農村的社會資金達160.1億元,空閑農房簽訂出租協議10078戶,年租金1.49億元;增加農民收入達22.12億元,對2017年農民收入預計增長貢獻率達56.42%。其中,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2.82億元,對2017年貧困村農民收入預計增長貢獻率可達75.3%。全省“三鄉工程”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率先為革命老區發展立法。經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批準,《武漢市促進革命老區發展辦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副省級以上城市促進革命老區發展的地方性法規。該辦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市革命老區建設和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對于加強老區脫貧攻堅步伐、改善老區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老區人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的大武漢具有重大意義。
——總結*扶貧“雙十”模式。初步探索總結出了具有武漢特色的*扶貧“雙十”模式,即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生態旅游、新型主體、訂單農業、資產租賃、崗位薪金、特色電商、金融信貸帶動等產業扶貧“十帶動”模式;健康扶貧、教育扶智、低保兜底、慈善救助、危房改造、交通設施、安全飲水、電網改造、公共文化、財政化債保障等政策支持“十保障”模式,有力推進了脫貧攻堅工作。
——實施精神扶貧“六子”行動。2017年,全市在貧困村、貧困戶中廣泛開展“換腦子、學樣子、強身子、搭臺子、評孝子、破面子”“六子”行動,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強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索采用勞務補助等機制,改變簡單給錢給物的做法,引導廣大貧困戶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合”字聚力:構建大扶貧格局。
“*扶貧、你我同行”。全市凝聚各方力量,奏響脫貧攻堅“大合唱”,全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扶貧大格局。
——加強扶貧機構隊伍建設。為切實改變“小馬拉大車”現狀,使扶貧部門更好地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履行好脫貧攻堅的牽頭職責,市委作出了加強全市扶貧機構隊伍建設的決定。蔡甸、江夏、黃陂、新洲區委也相應加強了本區和貧困街(鄉鎮)的扶貧機構隊伍建設。
——組織社會力量幫扶。市工商聯組織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動員192家民營企業累計投入資金3.4億元,對口幫扶184個貧困村,發展產業,改善基礎設施。開展公益捐贈。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殘聯等群團組織開展“新青年下鄉”“巾幗巧娘脫貧計劃”等主題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大力推動“中國社會扶貧網”在武漢的上線推廣運用,搭建起連接貧困人口和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的網絡服務平臺,建立市、區、街(鄉鎮)、村組織構架,截至2017年底,我市愛心人士注冊數已達8770人。開展“扶貧月”活動,全市募集慰問、幫扶資金和物資3000多萬元,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幫扶活動。全市扶貧工作形成了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格局。
——開展省內對口支援。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2017年市、區兩級對口支援省內11個貧困縣(區)資金總額15516萬元,興建項目26個,興辦實事35件,促進了受援地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全市安排19名*干部到五峰掛職鍛煉,選派6名專家開展技術指導,幫助培訓受援地干部、教師、“村官”共計325人。積極推進企業合作,武漢烽火眾智數字技術公司與來鳳縣簽署《來鳳縣互聯網大數據中心PPP項目合同》,總投資17.8億元,將建成滿足3000架機柜運行大數據中心及來鳳智慧城市相關配套設施。組織受援地企業參加我市“食博會”“農博會”“農業嘉年華”等展會活動;開辟“綠色通道”,幫助當地農副產品進入武漢中百、武商量販、家樂福等大型超市開拓產品市場,銷售產品達32.7億元。免費幫助受援地宣傳特色旅游產品,在旅游規劃、公共設施建設、黃金線路打造等方面給予扶持幫助,支持受援地旅游產業發展。
——營造脫貧攻堅氛圍。廣泛運用媒體、網站、簡報、報告會、文藝演出、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和手段,宣傳脫貧攻堅政策和先進典型,營造打好脫貧攻堅戰氛圍。各級媒體宣傳報道我市扶貧信息600多篇(條),其中,中央媒體38條,省級媒體97條。編發市脫貧攻堅簡報60期。推出了“扶貧法官”李志強等一批先進典型;長江日報“見證*后的貧困如何從武漢消失”、武漢電視臺“扶貧走基層”等系列專題報道,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鞭。2018年是全市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全市將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凝心聚力,克難攻堅,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年底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銷號,在全省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為“三化”大武漢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