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林愛紅的人,都喜歡叫他林博士。這樣的尊稱,不僅僅因為他真的擁有博士學位,更因為他在農業領域作出的傲人創舉。
從2011年回鄉走上“種田”道路至今,短短6年的時間里林愛紅主要干了兩件事兒,一是探索新的蔬菜產業形式,二是提出“弦弓式大棚設施+農業物理防治+水肥一體化+葡萄種植新技術”四位一體栽培新技術體系。但您可千萬別小看了這兩件事兒,因為它們都以全新的姿態顛覆了農業的傳統。栽培新技術體系解決了南方鮮食葡萄綠色種植存在的關鍵技術瓶頸,榮獲“江西省農牧漁業技術改進獎”二等獎。這位“種田”博士用他的博學多聞和博大胸懷,正在引領一場農業產業的新革命。
初冬時節,田野已是一片凋零。走進仰天崗東麓的新余現代農業科技園,卻依然是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氣霧栽培蔬菜工廠里,生菜、大蒜、辣椒、水果黃瓜等十幾種蔬菜瓜果在培養床上組成一座座“空中花園”,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汾陽果業的三百畝果園里,贛南臍橙已經悄然羞紅了臉,等待人們前來一飽口福……
11年前,林愛紅走出農家小院,先后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植物轉基因、基因克隆和基因功能研究,熟練掌握轉基因、植物組織培養、無土栽培、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等現代農業技術。2011年,林愛紅放棄旁人羨慕的前程,主動回到家鄉當起了“種田”博士。用他的話說,“農村需要我這樣有專業背景的人,而我也能在這里找到產學研的結合點。”
為解決南方鮮食葡萄綠色種植存在的問題,從2013年開始,林愛紅與江西省農業機械研究所、江西省農業大學、江西省農科院等高校的專家團隊一起,經過連續4年的實驗,在國內*總結提出“弦弓式大棚設施+農業物理防治+水肥一體化+葡萄種植新技術”四位一體栽培新技術體系。“這個鮮食葡萄綠色生產技術集成推廣項目是科技部國家星火計劃重點項目和江西省科技廳重點科技項目,試驗成功后,申請國家專利2項,達到國家先進水平。”林愛紅告訴記者。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讀一個專業也好,學一門技術也罷,希望*后還是能傾情農業,如果能用一技之長帶領農民一同富裕,那就是我莫大的榮幸。”林愛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據了解,他是新余國家農業科技園*個也是*一個博士。作為*個食蟹者,他曾根據園區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先后引進電生功能水物理防治技術,建立安全優質高效的綠色葡萄生產技術體系;引進丹桂種苗三重保護扦插法,使得丹桂種苗扦插成活率達到95%以上;啟動草花種苗項目,實現草花種苗的工廠化生產,為園區和企業創造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如今,新余現代農業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林愛紅負責整個園區的產業指導,協助企業推廣技術創新。產學研的結合,為百姓帶來的實惠顯而易見。新余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先后榮獲“在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名”、科技部首批“星創天地”和“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基地”、農業部首批“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