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陜西耀州區瑤曲鎮劉村的宏順養殖專業合作社,在理事長雷中朝的帶領下參觀了他的養殖場。院子道路兩側冬青、紅葉李、楊樹排列成行,消毒室、衛生防疫室、飼料加工房等應有盡有,三棟豬舍里一頭頭精心喂養的豬“體格健碩”……這里,承載的不僅是雷中朝的創業夢想,還有劉村和車洼村80余戶貧困戶的致富希望。
2005年,雷中朝結束了20多年的軍旅生涯。當時,擺在他面前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路:是等待分配安穩的工作,還是回鄉自主創業。鄉親們什么時候才能實現脫貧夢?誰能把新的農業生產理念帶給大家?誰能手把手地教會鄉親們利用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科技走向富裕?經過一番思想斗爭,雷中朝*終選擇了后者,選擇回到農村去探索,去尋找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的出路,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出生在劉村,轉業回來后看到家鄉非常落后,想幫幫鄉親們。我們村和周圍農民以種植玉米為主,再加上一直有養豬的傳統,我就想著把村里的玉米直接轉化成養豬的飼料,一來降低養豬的成本,二來也能增加村民的收入。”雷中朝說。于是在2012年8月他揣著貸款和借來的80多萬元,便一頭扎進了豬場建設中。
萬事開頭難。創業伊始,豬場開工建設正值雨季,持續多日的連陰雨一下就是半個多月,把辛辛苦苦剛推好的場地一下子就沖得面目全非,天睛后又得再雇鏟車、鉤機重新開挖平整。好不容易平整好土地,通村的水泥路又出現好幾處塌方,施工用的水泥、沙子等物資運不回來,工期一拖再拖。找人修好通村路,又遇到建筑材料漲價,一時間資金短缺。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他一邊忙著籌錢,一邊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幫建筑隊搬磚、篩沙子,再到后來,搭著帳篷打水井……困難一點點克服,終于把養豬場建成。
2013年上半年,*批種豬進場。看著新建成的豬舍和活蹦亂跳的豬崽,雷中朝十分欣慰。雷中朝把豬場當戰場,把豬舍當陣地,經過不知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學習、研究、摸索,這位部隊里的“筆桿子”成了鄉親們口中的“豬司令”,總結出一套養殖竅門。許多過去用傳統方式養豬的農戶和有養豬意向的農戶不斷找上門來“取經”。他的手機號碼也“一傳十,十傳百”,成了廣大養殖戶的熱線電話,免費咨詢、上門服務逐漸成為他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劉村和車洼村的80余戶貧困戶發展起了養殖,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懂得“向科技要效益”。
對于有場地、有經驗、有勞動力的貧困戶,他無償發放仔豬,免費提供技術和防疫服務并幫助聯系銷售;對于沒場地、缺技術、缺資金的貧困戶,他采取托管養殖,與34戶貧困戶簽訂協議,每戶每年分紅800元,2017年的分紅已于2017年9月30日全部發放。雷中朝說,今后養殖場效益好了還要提高給貧困戶的分紅。另外,三年協議期滿后,還可與有意愿的貧困戶續簽協議,直至幫助他們實現脫貧。此外,他還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場就業,增加其經濟收入,從豬場建起到目前累計吸納80余人進場務工。
不久前,貧困戶梁土安用賣豬賺的錢補交了購房款;等到了春節,賣掉養了一年的豬,身患嚴重腰椎間盤突出的貧困戶雷稱德就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明年,全身干勁的小伙雷鵬鵬還將領到免費發放的豬崽,一步步實現他的脫貧愿望……
看著鄉親們的日子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天越過越好,雷中朝更加堅定了回鄉創業的決心。他說,當過兵就打上了永遠的烙印,脫下了軍裝,脫不下的是神圣的責任,雖然退伍了,但骨子里還是軍人開拓進取、敢為人先、創新務實、奮斗不息的精神。在宏順養殖專業合作社逐漸發展壯大的路上,他始終不會忘記渴望過上好日子的鄉親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