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無錫惠山區洛社鎮華圻村的46歲桃農孫建勤,兒子今年即將大學畢業,他卻要去“上大學”了。14日,通過成人高考的他拿到了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園林技術專業的錄取通知書,3月起,他將在該校園林技術專業學習相關課程。孫建勤擁有數十年的葡萄、水蜜桃種植經驗,承包了160畝果園,家庭農場開得正紅火,他為什么還要這么折騰?
16日上午當記者見到孫建勤時,他兩腳沾滿了泥,正在桃園里向工人演示如何修剪桃枝。他粗糙發黑的手握著修枝剪在桃枝中穿梭,一會兒就修剪完了一棵樹,水蜜桃培植技術之高可見一斑。當被問到都四十好幾了為什么還堅持上學?這位“*桃農”笑答道:“現在農民可不好當,要懂農技、綜合管理甚至銷售等多方面的知識?,F代農業技術知識更新速度快,不緊跟著學就種不好地啦!”
回到桃園小屋休息,他娓娓講述了自己向往了二十多年的大學夢。年少時,由于父親纏綿病榻家中一貧如洗,成績*的他放棄了讀高中和大學,早早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家中的經濟支柱。2002年起老孫開始種植水蜜桃,隨著種植規模擴大,他感受到知識在農業中的重要性。當有機會進大學深造時,他堅定選擇了報考。孫建勤的弟弟孫建國說:“我知道我哥一直心懷大學夢。去年幾次聽他說要報考大學還以為他開玩笑。直到有*他從懷里掏出準考證給我看時,我才知道他的決心有多堅定。”
除了圓自己的大學夢,老孫更希望自己能帶動周邊桃農向學習型職業農民轉變。當前生產一線桃農大多是“60后”,多憑經驗種桃,學習、接納新技術的觀念亟待轉變。老經驗要桃林一年四季清除雜草,孫建勤卻在林間撒草籽。“我知道背后被他們稱為下了肥喂草吃的‘孫傻子’。
他們卻不知道這是省里、農業院校專家交流出來的養桃樹妙方。”孫建勤的手機里裝了10多個農業方面的APP,加了30多個交流群。惠山區農林局科教信息科的吳懷雯對老孫印象頗深:“近年來我市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越來越豐富,平均每年有20場。孫建勤是區里生產一線桃農中的好學典型,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新技術新理念。培訓時他總是坐在*排,培訓結束后還常追著專家請教問題。”和技術專家交流越多,孫建勤就越想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我上大學,其實是想學好后能更好地把先進的種植技術傳授給周邊的桃農。大家種出來的桃子品質越好,陽山水蜜桃的牌子就越亮。”孫建勤坦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