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靠種點花生跟地瓜,收多收少沒個數,全都指著老天爺。”老邱是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黑林鎮新埠地村人,贛榆區地勢北高南低,丘陵山區的面積占全區的1/3,雖有近百座水庫,但是水資源仍然匱乏。“山區種田難啊,以前只能用車拉水澆、用噴灌機抽水灌,累人不說,成本大,更浪費水!”因為缺水,老邱這輩子就不曾想過靠種地發財。而如今的黑林鎮可是大變樣,高效節水灌溉設備鋪到了山地里。“現在施肥用藥都不用下地,水肥一體化直接就將農藥化肥‘打’進了田里。”
連云港市統一編制高效節水灌溉規劃,規劃建設丘陵山區節水灌溉智能控制中心,充分利用土壤傳感、智能控制灌溉技術對種植作物實行按需供水、*灌溉,并根據作物生長需求,推廣水肥(藥)一體化灌溉。成立農民用水協會,負責管理和實施農業綜合水價改革。“以前種花生種糧食,一畝地還掙不到1000元,現在種藍莓一畝地就能掙上兩三萬元。”老邱說。
通過龍頭企業示范帶動零散戶流轉土地,農民既有了土地流轉后的穩定收入,又有了就近打工的工資性收入,項目區內農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大櫻桃、藍莓等特色種植已成為丘陵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畝均可實現純收入1.5萬元以上。在生態效益方面,通過實施高效節水項目,節地1800多畝,每年還可節約用水3000多萬立方米。高效節水工程解決了丘陵山區水資源短缺難題,實現了農業的高效穩產。
如今的贛榆山區不再是窮山薄嶺,已成為產業富民、生態旅游的示范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