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北京昌平區獲悉,去年該區出臺促進低收入增收11項措施,低收入村、低收入戶*幫扶取得明顯成效,通過產業幫扶、政策兜底等措施,目前2823戶低收入戶已實現脫低。今年,該區將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配套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扶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流村鎮北莊村村民姚長旺談起生活的變化來感受頗深,他說,過去村里沒有產業,大部分土地閑置。如今他變成了擁有20余畝百合田的種植大戶。區農委對百合種子進行資金補助,合作社按市場價保底回收,收入也水漲船高,他種的百合球能賣到每公斤90元左右。據悉,為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昌平發展以“一花三果”為主導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在馬池口、南口、流村、陽坊等鎮發展設施百合,實現農民增收和生態改善雙贏。
據了解,目前昌平實施建檔立卡的低收入村有25個,主要分布在流村、十三陵、南口、延壽4鎮。去年該區實施的促進農民增收及低收入農戶增收方案,主要包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政策,加強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城市運營服務類崗位安置本區農村勞動力;落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對低收入村給予項目獎補資金;強化農產品銷售環節支持,支持“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旅對接”“農企對接”及農品網上銷售等11項惠民舉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