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子彭家大院位于渝北區木耳鎮金剛村,兩年前還是一個破敗的老院子。“石書記點石成金,讓彭家大院舊貌換新顏。”90歲的彭國清稱,村黨總支書記石元放棄城里年收入1000萬元的生意,回村帶領村民同闖致富路。
千萬元老板變村里養雞技術員
石元今年43歲,大專畢業后就在兩路城區做酒水批發生意,2000年后,年收入達1000萬元。
“心里一直掛念著老家。”眼看兩路城區越來越好,但近在咫尺的老家卻依然落后,有的地方甚至連泥石路都不通,石元坦言:“我想回去干點事。”
2004年,石元帶上多年的積蓄,不顧家人反對,回到金剛村,投資150萬元辦起了肉雞養殖場。歷經失敗不放棄,勤鉆研、學技術,兩年后,石元的養雞場開始盈利。
“我要做村民的養雞技術員。”石元養雞成功后,開始謀劃帶動村民養雞和引進大戶養雞,并傳授養殖技術、協助流轉土地、指導修建圈舍等,“就想把金剛村建成一個肉雞專業村。”
村民李祥兵沒啥技能,女兒又是殘疾人,一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石元為李祥兵免費提供200只雞苗,并教其養殖技術,一年下來增加收入四五千元。
與此同時,石元引來興隆人石昌華在金剛村流轉土地17畝,建起存欄2萬只的養雞場。在石元的努力下,金剛村先后引進8家農業企業、6家工業企業進行生態肉雞養殖和加工,還建起了渝北區生態雞養殖科技示范園,年出欄雞禽約200萬只,產值約4000萬元,為當地村民帶來近100萬元務工收入。*一項,就讓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贏得百姓信任當選帶頭人
2007年,金剛村進行換屆選舉,石元發自肺腑的競選演說贏得了村民的一片掌聲,*終高票當選金剛村村主任。
“產業要發展,基礎設施要先行。”石元與班子成員一道爭取資金約30余萬元,修建人行便道20多公里,實現了“院院通”,改善了村民出行條件。2009年,金剛村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建成連接本村一社、八社和九社的4公里村道,總投資達300萬元。
此外,石元還帶領群眾維修整治全村病險山坪塘20余口,確保了農田灌溉;協調為群眾打機井200余口,解決了全村人的飲水困難;安裝自來水管9000余米,解決300余戶村民生活用水質量差的問題。
2011年,石元又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在他看來,路通了,既要方便群眾出行,更要迎接市民進村旅游。2011年3月,石元組織成立了重慶市旺日年向日葵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種植向日葵1200多畝。隨后舉辦了“觀賞葵花節”的鄉村旅游活動,短短20多天,前來賞花的游客達3萬余人次。
與此同時,石元率領班子成員爭取到實施水土保持項目200畝,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實施農村森林工程建設,栽種經果林(桃子)800畝,栽植行道樹等2萬多株。
扮靚百年老院子巧找“婆家”
龍潭子彭家大院有300多年歷史。一直以來,因為不通公路,院子原來有60多個居民,現只剩下兩位老人留守在家。見山外的6個社發展得風生水起,彭家院子及周邊村民也希望將龍潭子片區發展起來。
石元說:“先打扮一下再找‘婆家’。”很多村民卻巴不得馬上就有人來投資,也有村民懷疑,一個破爛的房子、一條不到1米寬的溪溝,也有人來投資?
“給我兩年時間,保證讓龍潭子變成‘俏姑娘’。”石元說。
2016年,金剛村成立了村集體股份公司,將龍潭子周邊1460畝土地全部流轉過來,以2畝為一份,每年每份向農戶分紅200元。公司盈利后,每份以2600元的標準進行分紅。
同時,村里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對彭家院子的整修、河道整治、景觀大道建設等項目投資,所有項目再由村集體股份公司承包實施,村民都可以到工地打工掙錢。
“沒想到龍潭子這么漂亮。”站在山巔,在村里生活幾十年的彭國清俯瞰彭家大院,竹林森林相伴,一條溪溝環繞,“老宅、溪流、竹林、拱橋,真像一幅畫一樣。”
由村集體股份公司承包實施這些項目,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節約了建設資金,也給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石元介紹,彭家院子的兩座石拱橋市場承包價大約30萬元,他們自己修建只用了10萬元。他告訴重慶日報記者,正因為精打細算、精密施工,2017年,村集體股份公司盈利80萬元。
龍潭子變了個樣兒,彭家院子20多個村民又回來了。不少投資商也紛紛前來考察洽談合作事項。有投資商表示愿意投資1億元,一起合作開發龍潭子片區鄉村旅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