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專項行動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通過3—4年的努力,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的環境問題,力爭全省環境質量有大幅度的改善。常州高新區北瀕長江,擁有常州全部的沿江岸線資源。2017年,高新區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淘汰落后產能,從源頭減少污染排放,大力推進“263”專項行動。
從18日召開的2017年度全市“263”專項行動暨生態文明在行動點評會上獲悉,常州高新區(新北區)綜合考核位列全市*,考評結果為*,其中組織推進、治理區域水環境和黑臭水體等多個專項均位列全市*。
大手筆建設沿江生態家園
日前,春江鎮生態公園(民俗文化公園)建成開園,這是打造沿江生態安全帶“1357”生態保護工程中的重要項目之一。去年3月25日,高新區就在這里啟動了“263”專項行動工程項目集中開工儀式,4年內投資73.55億元打造30項重點工程,通過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和落后化工產能,治理區域水環境、生活垃圾、黑臭水體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環境隱患等,全面完成“263”專項行動中的各項任務指標。大手筆繪就宏偉藍圖:2020年,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2%,國考斷面水質優于Ⅲ類水質的比例達到*,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將高新區建設成為空氣清新、水體清澈、美麗宜居的沿江生態家園。
這是民心所向。僅2017年,高新區就投資46.5億元,涉及“263”11個專項、大大小小75項工程,完成80.4公里的污水管網建設、21條黑臭水體及344個溝塘整治,關閉拆除畜禽養殖場812戶,全區195條河道實施了“河長制”,國考、省考斷面全部達標。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技術研發、強化管理創新等手段對沿江化工園區進行綜合整治,關停40家化工生產企業,26家燃煤規上企業停用燃煤設施,累計關停240臺燃煤鍋爐,削減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近1500噸。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去年同期增加15天,PM2.5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3%。首批打造10家環保達民標、綠化程度高、廠容廠貌好的花園式化工廠,建設300畝公益綠地、5公里沿江生態濕地廊道、7條通江生態水廊,新龍生態林二期、三江口公園、光大升達危險廢物焚燒處置項目等一批工程皆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去年10月27日,《新北區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通過專家組評審,成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方案,在未來幾年,高新區將把長江打造成和諧長江、清潔長江、健康長江、安全長江和優美長江,使“263”專項行動取得的成果惠及百姓。
大創新聚力攻堅克難
在區“263”辦公室,墻上張貼著“一圖”“一表”。“圖”是指工程圖,上千個重要點位信息在圖上清晰可見;“表”是指重點工程項目進度表。“圖”“表”明確了目標要求、時間節點。打造長江生態安全帶,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三管齊下”,既按圖索驥,又不落窠臼。一項項舉措被創新,一個個難點被攻破,一塊塊短板被補上。
“一區一網”實現資源整合,減少煤炭消費總量。2016年,高新區4家熱電企業,煤炭消費424.3萬噸,占總量的96%。既要保障產業穩定發展,又要實現減煤總體目標,高新區成立了公共管網公司,與國電、新港、長江、廣達等企業自建管網互聯互通,所有熱電企業供應蒸汽全部進入公共管網,降低熱損,提高供應效率。同時,利用國電大機組余熱蒸汽的優勢,*限度替代新港和長江機組的中低壓蒸汽供應,提升全區能源布局結構和供應體系。
“四個一批”提升化工園區。濱開區是化工企業密集區,產業結構重、開發強度大、排放總量高成為濱開區產業轉型的痛點,也成為打造長江生態安全帶的難點。去庫存、控增量、優總量,通過“關停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重組一批”專項行動,淘汰落后化工產能。同時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方式,實施化工園區綠色生態提升工程:企業內由各企業投入近2億元,從外觀形象一體化、廠區環境美觀化、生產區域規范化、設備設施標準化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環保、安全提升;企業外由濱開區管委會投入近4000萬元,對園區內綠化提升、水系貫通、管廊管架、消防基礎設施等進行了全方位提升,并結合化工企業花園工廠建設,進一步增強*企業示范效應,已有10家成功創建為“花園工廠”。
“一河一策”推進區域水環境治理。通過水質檢測分析,全區排查出黑臭水體62個,編制完成了黑臭水體實施方案,“一河一策”全面開展整治工程。各鎮、街道更是因地制宜,在河道治理上做出創新示范。在新橋鎮藻江河西支河道整治現場,幾位市民正在河邊垂釣。原來,沿線居民小區雨污水混排,河道污染,河水發黑。去年,新橋鎮把藻江河西支作為試點,對雨污管網排查糾錯,解決生活污水混排問題,并以生態治理的技術手段成功凈化水體。薛家鎮則通過外源截污、生態軟圍隔截污、底泥改良、生態浮島等手段,實現鳳凰河水質穩定達標,并成功申報中央儲備庫的水污染防治項目。水清、岸綠、景美,和諧的生態環境,使新橋鎮、薛家鎮成為常州市首批通過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驗收的鄉鎮。目前,全區195條河道實施“河長制”,全面啟動39個規劃發展村的污水收集處理工作,城鎮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從區到鎮、街道,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兩個率先”整治畜禽養殖污染。高新區開拓思路,創新方法,率先實施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率先出臺《畜禽養殖環境長效管理工作考核辦法》,全區關閉拆除812戶畜禽養殖場,完成了18戶規模畜禽養殖場的治理認定工作。在高新區新建的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示范點,大片的農田上種植著樹木和牧草,牧草作為優質飼料,飼喂豬和魚,而畜牧水產養殖產生的糞污則作為有機肥,由農田進行消納,實現循環利用。華發畜牧養殖場在全市率先引入異位發酵床技術,實施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從根本上解決畜禽養殖的污染問題,實現養殖污染“零排放”。
大格局推進落到實處
打造沿江生態安全帶不是一句空口號,需要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在“263”專項行動動員會上,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北區委書記周斌明確要求,將“263”專項行動年度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全區綜合考核體系,對任務完成好的,給予表揚獎勵;對推進不力、未完成年度重點任務、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惡化的,依照相關條例辦法,一查到底、嚴肅追責。
區委區政府自加壓力,把突出環境問題也列入專項任務重點推進。對各板塊歷年來久治不決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列入各板塊年度目標責任書,定期督查考核,切實聚焦短板,對癥施策。
動真碰硬,一場環保風暴在高新區迅速掀起。
區領導親自掛帥出征,通過零點行動、春雷行動、開展“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五項行動”等,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同時,全區實施網格化監管全覆蓋,濱開區自行開發了“環境網格化監管” APP,實現了環境監管區域全方位、無死角、無縫隙管理。2017年,全區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91件,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237件,處罰金額173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7.7%、29.7%、27.35%,按日計罰3件,實施停產限產35件,查封扣押15件,移送司法11件,實施拘留1件,人均辦案數量位列全市*。
在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號等設立問題曝光平臺,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進一步加大對突出環境問題的整治力度。針對曝光出來的問題,嚴格按照“三個當天”的原則,當天到現場核查處理、當天與舉報人聯系、當天上報處理情況,落實整改,實行曝光問題銷號制度,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省、市“263”熱線電話舉報及督查發現的問題,均得到了妥善處置,通過曝光累計立案查處46家,關停(取締)469家垃圾收購點、小作坊、企業等。全區越級環境信訪量同比減少113件,下降69%。
與此同時,高新區通過舉辦生態講堂、開展“踐行263環保小縱隊”“在幸福樹下歡樂成長”“263與您同行”等公益活動,在社會上營造人人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大幅度地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形成了政府與社會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的工作大格局,使“263”專項行動落實到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