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是“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江門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農業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近日,參加江門市兩會的人大代表紛紛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及農村生產生活改善等熱點建言獻策。
農企發展離不開政府扶持
“在珠三角,江門*有特色的產業是農業。可相較于工業,江門以往對農業的關注度還是略顯不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這讓市人大代表、臺山美環健蘆薈制品有限公司經理程麗秀深有感觸。她認為,“要培育名特優新農產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就要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甚至是‘有機’興農,通過加強技術研發投入,做高標準的品牌農產品。”
臺山美環健蘆薈制品有限公司創立于10多年前,如今已成為省、市龍頭農企。程麗秀認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研發創新的投入,也離不開政府的扶持。“目前江門市農業領域的扶持政策還相對薄弱,要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時強化企業與政府信息對接,讓國家、省、市的優惠政策及時傳達到企業。”程麗秀說,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做好企業服務和保障工作,尤其是對于產品有特色、產業帶動效應較強的農企,應該給予更多關注和幫扶。
這些建議也得到了江門市人大代表余果昂的認同。來自開平市金雞鎮的余果昂,與他的“小伙伴們”經營著紫玉淮山種植專業合作社。“各地農業合作社要與農業部門加強信息對接,建立完整的產供銷體系,提高市場意識,避免盲目跟風種植,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他還指出,“農村創業者大多底子薄、技術匱乏,還需要政府從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降低政策準入門檻。”
鼓勵人才回鄉創業創新
農村人才如何“引得進、留得住”?這是余果昂關注的另一個熱點。“農村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年輕人大多在外打工,農村舉辦培訓班,來參加的大多是老一輩的農民。”余果昂說,隨著科技創新、食品溯源等新技術日漸普及,越來越需要年輕人和專業人才回到農村,投身農業。余果昂認為,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形成關注農業、投身農業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資源扶持力度,鼓勵專業人才回鄉創業創新。
江門市人大代表、新會區睦洲鎮南安村黨支部書記梁瑞文也遇到了人才“瓶頸”,他表示:“現在農村很多村干部年齡在50歲以上,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難以適應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更多年輕的、有知識的年輕人到農村搞建設。”對于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他認為:“要提高工資待遇,也希望未來會落實更多扶持政策,吸引年輕大學生回村。”
面對農村“空心化”,市人大代表、臺山市沖簍鎮副鎮長李星火建議,首先要在高科技農業上下功夫,吸引年輕人回到農村;同時,還可以把江門非遺文化引進鄉村,如民俗、美食等,通過項目引進把藝術家引進來,以寫生創作等形式把農村的文化資源活化,把*人才留在農村。
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示范村和生態村創建,也是人大代表們關注的熱點。“農村推進‘廁所革命’有些難度,部分自然村沒有能力來建設。建議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使農村臟亂差問題得到解決。”江門市人大代表、開平市水口鎮紅進村黨支部書記張蠻表示。
江門市人大代表、開平市赤坎鎮中廟村黨支部書記關榮基則表示,隨著農村衛生環境的改善,接下來希望推動村(居)公園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同時,他還把目光投向了農村醫療衛生環境,“現在農村老齡化嚴重,長者多,但是衛生站醫生短缺,造成了看病難的問題,需要政府予以解決”。
談到示范村和生態村創建,梁瑞文則認為,一方面要適應老百姓生活需求的提高,加強村(居)綠化美化建設,譬如利用村里的衛生死角建設公園;另一方面要挖掘特色,譬如利用糧倉、糧站等歷史建筑,配合特色農產品一條街,形成鄉村旅游線路,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