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灣碧水自北向南在清遠市陽山縣城緩緩流過,這是陽山人熟悉的連江河。30年來,這條清澈如一條碧色緞帶的連江河見證了陽山縣城從小到大快速發展,河的兩岸各類樓盤拔地而起,縣城規劃科學有序,城鎮居民快速增長,人氣日益興旺,人們安居樂業。
今年是清遠市建市30周年,從1988年到現在,陽山的經濟社會實現了健康快速發展。全縣的GDP從5.9億元增長到97.8億元,縣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466萬元增長到4.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6億元增長到40.3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764元增長到1758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68元增長到13271元,銀行存款余額從9224萬元增長到123.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從1.7億元增長到58.2億元。
近年來,通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個全域兩大攻堅”系列行動,陽山正積極加快推動生態振興、綠色崛起,全面建設生態陽山、善美之縣。
青山綠水間的光伏扶貧電站為群眾帶來“陽光紅利”,讓陽山步履堅實地邁向全面小康社會;積極打造的“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良好水生態環境,讓陽山人更加主動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啟動“全國文明縣城”創建活動,“守法、文明、親善”新風尚逐步形成;全面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多項工作經驗全省推廣等,這一系列成績都無不說明,30年來,陽山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城鄉面貌不斷變美,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在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承上啟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時刻,陽山縣委書記余國平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北康”行動計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個全域兩大攻堅”系列行動,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推動全面依法治縣、全面從嚴治黨,為如期實現全面脫貧奔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20個光伏扶貧電站
助1.2萬貧困戶增收
2017年10月,陽山縣太平鎮大城村田心村舉行了“陽山光伏扶貧項目收益分紅儀式”,41名貧困村民每人拿到了*期的500元分紅款。“想不到光伏發電項目能把陽光變成真金白銀,脫貧致富有盼頭了。”貧困戶李興煥高興地說。
田心村的村民享受到“陽光紅利”正得益于近年來陽山縣努力探索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發展新路,全力推動綠色崛起。特別是在廣州市黃埔區等幫扶單位的鼎力幫扶支持下,陽山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光伏扶貧電站,讓陽光創造出新財富,成為當地一種新興的*扶貧、產業脫貧模式,成效顯著,為凸顯新時代陽山特色的*扶貧工作開展了積極有益探索。
據了解,2017年上半年,經過6個月的奮戰,陽山全縣20個光伏扶貧電站順利通過專家驗收,并于6月30日前全部并網發電,享受每度0.98元的電價。全縣光伏扶貧電站總裝機容量4.45萬千瓦,預計年收益4000萬元,全縣有勞動力貧困戶3726戶11998人每人擁有光伏項目3.5千瓦,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基本實現了全縣有勞動力貧困人口受益全覆蓋,“村村有光伏,人人享分紅”。
去年10月17日,央視新聞聚焦陽山光伏扶貧模式,以《廣東陽山:山區光伏發電綠色能源入網》《廣東陽山:山區光伏發電站扶貧新路子》為題,在中央電視臺13套頻道《新聞直播間》介紹陽山光伏太陽能電站讓貧困戶的“錢袋子”鼓起來。
以光伏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充分利用太陽能豐富資源的優勢,發力帶動貧困戶實現綠色經濟增長的背后,是陽山縣委、縣政府統一共識,提出“全域綠色產業開發、全域文明建設、全域旅游創建、農村綜合改革攻堅、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即“三個全域兩大攻堅”)系列行動,積極作為,綜合施策,深入挖掘,科學開發,不斷發展綠色、豐富綠色,努力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和生態福利,進一步加快陽山生態發展、綠色崛起步伐,確保如期實現全面脫貧奔小康。
2017年,陽山199條美麗鄉村通過市驗收,223條非省定貧困村美麗鄉村加快推進。圖為杜步鎮東江村。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縣鎮共治
全域文明建設成效初顯
創建文明城市,不僅可以全面提升一個城市的整體文明程度,促進一個城市的規劃管理水平,還對小康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陽山縣于2010年啟動“廣東省文明縣城”創建活動,并于2014年獲得“廣東省文明縣城”稱號。同時,為了讓創建成果更鞏固,深入開展群眾性文明創建工作,從2015年起,陽山啟動了“全國文明縣城”創建,并于2017年提出申報“全國文明縣城提名城市”。
陽山創建“全國文明縣城”的工作全面啟動,給群眾帶來的明顯感受便是市容市貌不斷提升。
如今走進陽山縣城,干凈整潔的路面以及舒心悅目的綠化、美化工作,讓人情不自禁贊嘆,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陽山的發展越來越好。
陽山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多平原少。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此前陽山縣城的城北、城南兩大區域都已經趨于飽和。為此,近年來,陽山全面謀劃和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規劃方案。2017年,陽山更擬投入5.3億元實施84個項目,部分項目已經啟動建設。
城區在發展,陽山的鎮(鄉)、村同樣在快速發展。
2015年,陽山縣杜步鎮東江村、元江村被列為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區建設主體村,自此,兩個村積極啟動相關項目建設,截至2016年12月底,兩個主體村皆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成功實現了村巷道硬底化率、村民自來水使用率、完成民居外立面改造總工程量以及村莊閑置空地綠化覆蓋率等4個*。截至目前,陽山的省級新農村示范區已基本建成。
為了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總目標,陽山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建立起雙總河長和縣、鄉(鎮)、村三級河長管理體系,全面覆蓋轄區內河道管理。隨著各河長的工作迅速鋪開,陽山縣域內的各大小河流生態環境正在不斷變美。
2017年,陽山199條美麗鄉村通過市驗收,223條非省定貧困村美麗鄉村加快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順利推進、成效顯著,村容村貌發生明顯變化。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也得到建立健全,“守法、知禮、親善”新風尚初步形成。
全域旅游創建有聲有色
游客激增旅業翻紅爆滿
去年11月11日,2017首屆陽山小江銀杏旅游文化節在陽山縣小江鎮塘沖茶山百畝銀杏園隆重舉行。由上千棵銀杏樹組成的百畝銀杏園將在青山綠水間、藍天白云下,閃現出一片耀眼的金黃,給四面八方的游客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愉悅享受。
本次活動由陽山縣人民政府和小江鎮人民政府主辦。據了解,這是2017年陽山提出“三個全域兩大攻堅”系列行動以來,全域旅游創建開發出的一個新興景點。2017年10月28日,該景點已提前舉辦了開園儀式,僅半個月時間,便接待了16000多人次,火爆的人氣不僅充分說明了該景點的景色之美、游客的滿意度之高,也為陽山的全域旅游創建成績增添了靚麗的一筆。
縱觀陽山全縣,類似于小江鎮的全域旅游創建活動屢見不鮮。2017年來,陽山全縣范圍內先后舉行了陽城鎮水口古道徒步、賢令山登山、賢令湖環湖徒步、秤架秦漢古道徒步、大崀茶坑環湖騎行、廣東*峰騎行、黎埠鎮梨花節、嶺背柚花旅游藝術節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特色旅游文化活動,結合陽山已有的自然風光旅游景點,陽山已然成為珠三角等地區群眾熱門旅游地。
陽山火爆的旅游市場一個直接的表現便是縣城的酒店接待數出現激增。據賓館、酒店從業人員介紹,自從2017年4月廣東取消了長途駕駛項目考試后,陽山酒店旅業經歷了一段低迷期,但隨著陽山全域旅游創建不斷發力,縣域各旅業又開始飄紅爆滿。
來自陽山縣旅游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受益于陽山全域旅游創建系列活動,2017年前9個月,陽山全縣游客接待量341.7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0.33億元,同比出現雙增長。
與此同時,2017年,陽山還成功獲評為“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以及“省全域旅游創建示范縣”。
6項農綜改經驗全省推廣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
2017年12月22日,清遠市委、市政府在陽山召開現場會,對陽山耕地整合整治工作給予肯定。
據了解,陽山緊緊抓住“農村耕地整合整治”基礎性、關鍵性工作,集中力量全力推進。目前,全縣完成耕地整合整治的經濟社達到1638個,占總數的54.5%;完成整合17.28萬畝,占二輪承包土地面積的58.7%。
農村工作成績斐然的背后,是陽山縣委、縣政府高舉改革旗幟,扛起改革擔當,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改革部署,著力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個全域兩大攻堅”系列行動,努力開創新時代陽山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據悉,2017年,陽山共召開縣委全面深化領導小組會議13次,審議通過“三個全域兩大攻堅”系列行動方案及獎補意見、群團改革等20多份重要改革文件及方案,承接中央和國家部委、省市改革試點19項,全年部署的93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承接上級試點總量居全市前列,試點成果獲得上級肯定和推廣,其中農村綜合改革6項經驗列入省文件,在全省范圍內復制推廣。
陽山的改革工作積極推進、進展較好。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陽山聚焦改革主要任務和各項部署,結合山區實際,以農村綜合改革為重點,農村綜合改革又以“三個重心下移”“三個整合”為重點,全力突破,進而帶動面上工作。
陽山堅持把遵循頂層設計與改革創新統一起來,立足山區資源條件,科學謀劃“自選動作”,通過制定出臺一系列獎補意見,陽山積極推動“三個重心下移”“三個整合”在全縣落地生根,鄉村村容村貌發生明顯變化,農村資源要素得到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不斷提升,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鄉村返鄉創業熱潮開始涌現。
“四不補”辦法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全面提速,“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成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全省首批“世界銀行貸款廣東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示范縣”,*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創建已通過國家終審驗收,7個產品9家企業通過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終審現場評定。
全力推動生態振興綠色崛起
切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提出,要牢牢把握粵北山區的生態發展定位,筑牢粵北生態屏障,以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為引領,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這給陽山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帶來了機遇。陽山提出,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力加快推動生態振興、綠色崛起。
陽山縣委第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生態振興、綠色崛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謀劃、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要重點抓好堅決守住生態底線、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家園、美麗鄉村等幾個方面的工作。
當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省級扶貧重點縣,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陽山表現得更加明顯、更為突出,已成為陽山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成為陽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薄弱環節,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決。
為此,陽山提出,將堅定不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個全域兩大攻堅”系列行動,切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陽山縣委書記余國平指出,要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需要有力的抓手。認真比照,“三個全域兩大攻堅”系列行動與鄉村振興戰略內涵、要求是一致的。鄉村振興戰略“三個全域兩大攻堅”系列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此,陽山將統籌謀劃,*發力,推進全域綠色產業開發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業興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現生態宜居;推進全域文明建設,實現鄉風文明;強化黨建引領,實現治理有效;拓寬增收渠道,實現生活富裕,從而全面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陽山縣長廖敬華也要求,既要聚力“三個全域”、全面深化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在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創新發展上激發新動力、在協調發展上實現新跨越,同時也要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共享發展上更惠及廣大群眾。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全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縣人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