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省河南,農業人口眾多,從農業大省到農業強省,離不開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而培育一批有科學文化素質、有市場經濟意識、有經營管理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才能有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發揮涉農院校優勢整合資源*培育
2017年12月10日,來自偃師市的新型職業農民彭忠海正坐在河南科技學院的培訓班里,而他的“同學”,則來自全省各地,創業創新孵化,是他再次進入課堂的初衷。河南科技學院是省農業廳遴選出的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7所高校之一,涉農院校發揮各自優勢參與培育,正是我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創新之舉。
為此,河南科技學院專門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由科技處、生命科學院、園林園藝學院、動物科技學院等單位相互合作組織實施,積極與省農業廳溝通,了解具體培訓需求,并形成了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河南科技學院科研處副處長王瑞介紹說,正在接受培訓的是農業職業經理人創業孵化班,從公共課、專業課到實訓演練,課程設置細分為理論授課、實踐訓練、市場考察、討論交流、職業規劃等七個環節,能夠滿足學員的各類不同需求。
“多個院系共同參與,這正是涉農院校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優勢所在,針對學員的不同需求,能夠做到*性滿足。”王瑞說,除此之外,針對創業創新孵化,河南科技學院還專門聘請專業導師,就合作社融資、經營管理、網上銷售等新型職業農民發展過程中的實際需求開設課程。
“四類協同”培訓計劃以人為本“缺啥補啥”
從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培育制度,到試點示范、整合資源、創新探索,我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開創了新局面,不斷取得新成效。以人為核心,“缺啥補啥”,我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河南省農業廳科教處處長胡若哲介紹說,河南省在全國率先實施了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計劃,探索形成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專業技能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四類協同”培育計劃。
來自新鄉縣的新型職業農民于直強,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花生經紀人”,除了帶領種植戶參加各類展銷活動外,他還通過包裝提升花生價值,接受創業創新孵化培訓,讓他對幫助種植戶銷售花生更有信心了。“市場銷售、經營管理、融資等新內容正是我需要的。”于直強說。
河南省農廣校原校長辛登豪介紹說,對于農業職業經理人來說,其*的特點就是了解現代農業及發展方向,了解企業生產流程和財務管理,其培育目標就是要讓傳統農民成長為既懂生產經營又懂經營管理,具有長遠發展目標,且具有一定基礎和強烈創業意愿的新型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村振興注入新功能
不缺技術缺市場技能,是許多新型職業農民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來自偃師市的新型職業農民彭忠海便是其中之一。多年從事面粉營銷的豐富經驗,讓他2009年創立健稷農業合作社后,也順風順水,合作社種植的小麥,深受當地面粉加工企業青睞。然而去年開始生產石磨面粉后,卻遭遇“滑鐵盧”。“面粉加工好了,卻找不到合適的銷售途徑,眼看這么好的石磨面粉,就是賣不出去,賣不上價。”彭忠海說。
2017年12月11日,河南科技學院農業職業經理人創業孵化班學員赴鶴壁農業硅谷產業園的參觀學習,讓彭忠海找到了問題所在。“以傳統的銷售理念和方法銷售高端的新產品,確實行不通。”彭忠海一邊參觀一邊說,他們這兒采取互聯網的辦法,銷售區域再也不限于本地區,產品“上了網”,價值也提高不少。彭忠海介紹說,合作社里也曾多次調研市場,并嘗試過利用網絡銷售,但問題是方法與石磨面粉這種面向中高端消費群體的產品并不匹配。
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參觀培訓,彭忠海參加此次培訓,都受益匪淺。他介紹說,前年的培訓,側重于理論知識,將自己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相結合,提高了種植管理能力,而去年更側重于市場營銷等,提高很多。
“這些課程解決了我的大問題,正是迫切需要的。”彭忠海說,等培訓結束,他便要調整思路,在產品營銷上按照導師教的做,相信一定會有巨大的提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