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飯膏粱,維系萬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舌尖上的安全”的源頭,關乎民生。
農業部發布的*新消息顯示,2017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抽檢合格率97.8%,比2016年提高0.3個百分點,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向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前不久,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2017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中國在113個被評估國家中綜合排名第45位,其中在食品質量與安全方面排名第38位,處于中上等水平。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我們依靠的是什么?
強監管:從農田到餐桌“無縫接軌”
打開從浙江長興銷售到外地的農產品,可以發現一張名片大小的“身份證”,標明了生產主體、聯系方式、生產地址,消費者用手機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就能看到所買農產品的用藥和檢測、采摘記錄。目前長興800多家規模農業主體全部用上了合格證,在全國率先實現合格證規模主體全覆蓋。
除了合格證,一種農產品質量“黑名單”管理辦法的實行,讓長興食品安全質量事件無處遁形。這一制度關注農作物的生長、施肥、收獲、加工、運輸、銷售、食用等全過程,將違規施肥、違規加工、違規存放等的種植戶、銷售方、餐飲企業等納入失信黑名單,實現了從農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監管的“無縫接軌”。
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科學檢測技術學科專家龐國芳指出,業內評價一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主要看3條:一看上市農產品是不是符合食用農產品安全標準。二看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差。三看監管水平,即能否及時發現和查處問題。
“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工作已經啟動,農業部制修訂了《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等多個部門規章,浙江、江蘇、安徽、遼寧等全國大部分省份都出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法規,所有省份都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建立了問責機制。以國家法律法規為主體、地方法規為補充、部門規章相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農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目前,我國三聚氰胺連續8年監測全部合格;“瘦肉精”監測合格率處于歷史*水平,基本打掉地下“黑窩點”和生產經營鏈條,高毒農藥和禁用獸藥得到較好控制,區域性、行業性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標準化:讓農業投入品實現低風險
提到這幾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變化,山東省莒南縣洙邊鎮常務副鎮長徐波脫口而出兩個詞——標準化和綠色化。
“草莓開花后,就不再施用農藥,取而代之的是使用黃板物理捉蟲,我們還在草莓大棚里埋上大蒜來驅蟲;洙邊鎮是江北*的中國茶葉之鄉,在茶葉的田間管理上注重生態和綠色,農家肥我們只施用牛羊糞,還使用熟黃豆來增肥地力。”對于農業投入品使用的各種細節,徐波娓娓道來。
莒南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辦公室主任、*農藝師徐淑峰介紹,為促進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綠色化,全縣成立了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室,配備村級農管員575名,實現了村級農管員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室*全覆蓋。
農藥、獸藥分別是種植業、畜牧業的重要投入品,也是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重點領域。“2002年以來,農業部在開展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已禁用了22種高毒農藥,高毒農藥占登記產品比例從2007年的35%降到了2017年的2%以下。目前,我國高毒農藥正在加快退出,力爭5年內全部禁用。”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說。
截至目前,我國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5450項,獸藥殘留限量標準2087項,基本覆蓋我國常用農獸藥品種和主要食用農產品。制定發布農業行業標準5704項。支持開展標準化生產示范創建,創建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和水產健康養殖場示范場11280個,創建標準化示范縣185個,“菜籃子”大縣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基本實現按標生產。
綠色化:農產品生產管理理念正在轉型
在有著30多年農技推廣經驗的北京市土肥站站長趙永志眼中,高質量農產品不僅是監管出來的,更是生產出來的。“這些年,我們的農產品生產管理理念正在轉型,我們不僅要生產標準化的農產品,更要生產綠色的農產品,不僅要做到高產高效,更要做到營養安全。”趙永志說。
隨著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生產的發展,我國農產品產量和產能已保持在較高水平,生產經營的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農業發展已經到了從數量導向轉為質量導向新的歷史節點。
這些年,我國穩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三品一標”總數達12.1萬個,跟蹤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
專家表示,盡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總體較好,但由于農業生產方式還顯粗放、市場秩序尚不規范、道德誠信亟待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仍然存在。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個系統性問題,不僅涉及土壤安全、投入品安全,還關系生產者利益及消費者利益。”趙永志說,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永遠在路上,要堅持抓基礎、管長遠,在食品安全監管的源頭治理上下功夫,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