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深化改革,是興農之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是今年重慶政府工作報告中一項重要內容,加快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優化配置,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為全面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按照市委五屆三次全會要求,去年以來,榮昌區牢牢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要求,為強化“三農”工作,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從要素、資源、機制入手,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創新發展,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提升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
因地制宜破解“空殼村”
讓群眾受益集體增收
“現在我們小區干凈、明亮,咱們住戶的心也更亮敞了。”家住榮昌區昌元街道白象社區水口寺工商局家屬院的皮大爺提到小區的變化笑逐顏開,而就在去年8月前,小區還是個污水橫流、車輛亂停、物品亂扔的“老舊小區”,居民們對此怨聲載道。昌元街道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積極聯系重慶香垣物業有限公司對該小區開展整治,小區路面硬化、規范車輛亂停亂放、清掏化糞池……,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得到了居民們的交口稱贊。
“白象社區處于榮昌老城區,轄區內共有72個老舊小區,市容環境差、城市管理難、群眾意見大,社區沒任何集體收入,是一個典型的‘空殼社區’。”榮昌區昌元街道白象社區黨委書記唐君剛介紹,去年,經過之前排查清理,針對榮昌村(社區)集體經濟“空殼化”問題突出問題,榮昌區財政共籌集2000萬元財政資金,正式啟動扶持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白象社區成為15個試點村(社區)之一。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體現。”唐君剛說,為解決社區存在的問題,白象社區從試點村(社區)140萬元的啟動資金中拿出50萬元,去年4月,注冊成立重慶香垣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一月后又成立了香垣物業黨支部,由社區干部在公司兼任職務,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物業管理、裝飾裝修、化糞池清掏、管網改造工程等。
據了解,該公司目前已開通濱河西路117號小區、榮峰河健康步道宣傳欄宣傳等項目,過去,物業公司不愿為其提供物業服務的“三無小區”,在香垣物業公司接手后,小區居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大幅提高。
截至目前,重慶香垣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已給社區增加集體收入30余萬元(純利潤10萬余元),解決就業崗位77個。
走生態休閑旅游路
融合發展拓寬收入渠道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榮昌區古佛山社區以美麗山水為依托,大力發展多功能生態休閑旅游區,讓村民駛入了增收致富的幸福“快車道”。
“區委區政府拿出130萬元扶持資金,鼓勵社區發展集體經濟。”古佛山社區居委會主任張紹生介紹,去年2月,社區成立了“古佛山生態旅游股份合作社”,并采取“黨員+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管理和發展村集體經濟。
如今,大部分村民已經認可了合作社的方案,加入到集體經濟的大家庭中。社區將130萬元的扶持資金平均分配,作為村民的入股基金,每年底還可獲得分紅,同時,合作社的原始股民,也成為集體經濟發展的參與者、管理者、監督者。
“過去,整個清升鎮以煤炭和工業為主,社區百姓除農副產品收益外,靠在煤礦、工廠務工增加家庭收入,生活并不寬裕。”張紹生說,今年,古佛山社區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對各項資源進行整合,開發新項目,合作社申請注冊了“古佛禪茶”、“古佛硒米”等商標,擴大榮昌特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此外,重慶市委、市政府還投入5000余萬元,將古佛山社區列為市級土地整治項目,計劃整治出3000多畝高效土地。屆時,將全面提高農民參與產業發展的程度,實現機械化、規模化種植水稻、油菜、櫻桃等農副產品。
據了解,為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合作社積極和萬靈山旅游公司合作,成立勞務公司,對社區失業、失地群眾的勞動力資源進行整合,通過技能培訓后,為景區提供綠化養護、衛生保潔等服務,解決村民就業。
同時,合作社還可通過收取景區門票、垂釣和自行車出租、農家樂集群盈利、半山商業街交易等,多渠道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18年,古佛山社區集體收入預計將達20萬元,并在3至5年內力爭突破50萬元。
“三駕馬車”齊頭并進
產業發展駛入“快速路”
走進榮昌各大超市、農貿市場,貨架上擺放的新鮮蔬菜,每天都有數噸來自吳家鎮雙流村,該村也成為榮昌名副其實的“菜籃子”,這里種植的約4000畝蔬菜,主銷榮昌、內江、成都等地,年產值6000多萬元,依托資源優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讓全村2000多戶農戶中,95%的農戶依靠種植蔬菜獲利,農民再也不用為銷路發愁。
去年年初,榮昌區在雙流村試點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該村迅速響應并成立稔穗果蔬種植股份制合作社(下稱合作社),以及棠堰飄香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下稱銷售公司)。農戶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由銷售公司統一運輸、銷售。銷售公司取代了蔬菜代收人員的位置,沒了中間商賺差價,農戶的收入大幅度提高。
依靠扶持資金,雙流村先后投入40萬用于購買農用設備及物流車輛,并建立了蔬菜清洗池和分揀場等設施。“種什么、怎么種、如何賣?都是圍繞農戶精打算。”雙流村黨總支書記楊媚說,合作社統一調整種植規模、種類,需要深入了解農戶的種植習慣、勞動力狀況、農技水平等,根據不同情況安排農事。去年建成的蔬菜凍庫,讓農戶不再為蔬菜囤積發愁;蔬菜清洗池和分揀場,保證了蔬菜品質,田頭市場更是把蔬菜快速放進了消費者的“菜籃子”。一整套蔬菜產業發展配套服務,切實讓農戶實現了勞有所得,安心致富。
此外,隨著蔬菜市場的不斷向好,一些農戶打算在原有基礎上擴大種植規模,雙流村成立產業經濟發展協會,準備在扶持資金中拿出50萬元為農戶提供小額貸款。
“村級集體經濟需要良性循環。”楊媚介紹,雙流村要讓合作社、銷售公司、產業經濟發展協會“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打造一個金融服務、組織生產、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緊密銜接、功能明確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終目的,是充分運用市場化的經營手段,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全村農戶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跑起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