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色德保縣東凌鎮多脈村黑毛豬肉在廣西藝術學院校門口擺了個攤點,前來購買的市民排著長隊,生意很是火爆。
“沒想到深山里養殖的黑豬肉在南寧這么好賣,這讓我們貧困戶更加有信心脫貧了。”正在給顧客稱豬肉的多脈村村民周加護說。
原來,在該村*書記尚新周的引領下,多脈村村民們將家養黑豬、散養土雞和放羊山羊等農產品搬進了首府南寧售賣。兩天內銷售黑豬20頭,山羊31頭,土雞180只,土鴨10只,南瓜30個,直接經濟收益約計12萬余元。
“平均每斤豬肉賣23元,比在本地村里好賣多了。”貧困戶梁勝豐說。
多脈村位于德保縣西北部,以喀斯特地貌石山、丘陵山地為主,適合發展豬、牛、羊、雞等特色農產品。近兩年來,該村隨著*扶貧力度加大,村基礎設施建設大為改善。在*書記和幫扶干部帶領下,大力推進生態養殖,走出產業富民路子。
周加護是該村的黑豬養殖大戶,在當地政府的正確指導下,他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并成立了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領20戶貧困戶一起加入。合作社養殖的黑豬以玉米、紅薯藤葉和野菜喂養。至2017年底,合作社共存欄黑豬200多頭。
除了黑豬,多脈村還大力發展山羊養殖,林下散養土雞等,并逐步形成規模,帶動全村群眾通過養殖發家致富。
“農民兄弟在村里家庭種養的產品,我們買著高興,吃著放心。”廣西藝術學院的一位老教師說道,他不僅買了豬肉,還買了羊肉和土雞。
對于銷路問題,今年該村不僅在首府南寧銷售,還通過微信訂單,與當地大中型超市對接,固定為超市供貨。
“現在,我們正在著手開設網店,整合資源,改革機制,逐步建立‘村民合作社+家庭種養+超市+社區+網絡異地銷售’的產業鏈,積極打造‘多脈村*扶貧家庭種養產品’品牌,讓深山里的好產品走出大山,銷往全國各地。”該村*書記尚新周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