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義烏市福田街道江北下朱村村民金景興等260戶村民拿到了不動產權證。2017年,該市共給村民農房發放不動產權證2萬多本,進而有序開展宅基地抵押貸款、宅基地有條件轉讓交易等。
據統計,義烏市現已有3160戶農戶累計退出農村宅基地,建筑占地面積27.66萬平方米;24家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農民住房抵押貸款6763筆,貸款金額32.23億元,占全國試點地區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此項改革政策,既促進了農村宅基地價值的增值,又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義烏2015年3月被列為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個試點地區之一,在守牢“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的基礎上,該市在全國率先提出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制度體系設計。
2016年4月26日,義烏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在落實宅基地所有權和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權的前提下,允許宅基地使用權通過合法方式有條件轉讓。
義烏市的改革堅持“尊重事實、一戶一宅、面積法定”的原則,分類妥善處理農村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對于嚴重違法,結合“三改一拆”行動予以拆除。農村土地改革試點以來,全市農村拆違面積超350萬平方米,665個村已通過“基本無違建村”驗收。對于輕微違法,經集體經濟組織按20年*性收取有償使用費后,允許農戶辦理不動產權證。
2015年7月,義烏市頒發了浙江省*本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不動產權證,并全面實施農村宅基地房地一體的不動產統一登記。緊接著,義烏率先建立了全國*經過科學評估、適時更新、動態調整的農村宅基地基準地價體系。
據介紹,義烏該體系共分九大區片,區片價格從*25870元/平方米,逐步過渡到*的2870元/平方米。基準地價的建立,讓銀行在辦理農村宅基地抵押貸款時有了準確的價值評估標準。同時,配套建立農村住房抵押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緩釋抵押貸款風險,保障承貸農戶基本居住權益。
2015年12月28日,義烏市黃楊梅村村民季建中就以自家宅基地作為合法抵押,拿到30萬元貸款,成為全國*利用宅基地抵押貸款的農民。
在農民宅基地有條件轉讓交易方面,義烏市規定,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方必須持有房地一體的不動產權證書;屬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必須保證轉讓后仍擁有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15平方米的合法住宅。已完成農村更新改造的村莊,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允許在本市區域范圍內跨集體經濟組織轉讓,使用年限*為70年,使用期屆滿后可優先續期。未實施或正在實施農村更新改造的村莊,允許在本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轉讓,但受讓人不得超過規定的按戶控制面積。轉讓參照農村宅基地基準地價,現已辦理轉讓登記14宗,其中跨集體經濟組織2宗,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轉讓12宗。
在確保農民宅基地權益不受損和保障“戶有所居”的前提下,義烏市還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一種是宅基地使用權人自愿退出的宅基地,以及參加農村更新改造或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退出的宅基地等建設用地進行復墾,驗收合格折算成建設用地指標,即“集地券”, 既可以進行交易,政府設定40萬元/畝的“集地券”兜底回購價,保障農民退出的宅基地權益,又可以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
另一種是農民自愿退出農村宅基地的,可以根據土地級差有序參加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或進行純貨幣化安置補償,保證農民宅基地權益不受損。騰退的宅基地用于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宅基地再分配的,回購價格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照宅基地基準地價與宅基地使用權人協商確定,政府給予每平方米1000元的補助。
據了解,義烏市農民無償分配取得的宅基地在落地前,權利人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可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回購,再通過市場公開配置方式有償調劑給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調劑后受讓人宅基地總面積不得超過*戶型面積。宅基地有償調劑集體經濟組織所得收益除主要用于支付宅基地回購款外,剩余部分可用于支付拍賣成本和村內基礎設施、公共事業、農田水利建設等。
2017年11月份,該市佛堂鎮坑口村委托產權交易所,以公開拍賣方式對該村宅基地進行有償調劑,共成交面積573.56平方米,成交均價13726.34元/平方米,受讓方經村級組織見證后辦理不動產權證。義烏市市長林毅表示,該市將繼續做好農村宅基地確權頒證和抵押貸款等工作,進一步盤活農村用地推進鄉村振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