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聊城市東昌府區省定貧困村后石槽村的村民正在蔬菜大棚里忙著收菜賣菜,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后石槽村位于張爐集鎮駐地西側,前些年由于種植結構單一,加之缺乏致富項目和致富帶頭人,村人均純收入不足3500元,被列入省級貧困村。
近年來,東昌府區吹響脫貧攻堅號角后,后石槽村以建設蔬菜大棚基地示范項目為契機,探索“村集體經濟+”脫貧攻堅模式,帶領群眾走上了一條“收入高、村風好、生態美、環境優”的幸福大道。
后石槽村利用上級扶持資金100萬元,同時整合扶貧產業項目資金20萬元、區重點辦幫扶資金10萬元,此外又自籌部分資金近百萬元,流轉了近百畝土地,建設起了高標準蔬菜大棚。同時,還成立了昌興專業種植合作社和村級股份合作社,動員貧困戶和村民踴躍入股。
當前,全村已有300余戶村民其中包括25戶貧困戶搖身一變成為了“股民”。此外,種植合作社還通過轉移就業的方式,優先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工作崗位,輻射帶動了全村及周邊村莊的貧困群眾,使其找到了致富新路子。
如今,后石槽已變成遠近知名的大棚蔬菜種植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000元,村集體總收入8.5萬元。全村貧困戶均達到了脫貧標準,實現了脫貧摘帽。
兩年來,在東昌府區,像后石槽村一樣實現脫貧致富的貧困村莊不在少數。據統計,東昌府區共有省定貧困村41個,分布在8個鎮(街道),2015年底共有貧困戶9920戶,貧困人口20373人,其中插花貧困戶7738戶、13901人,占比68.2%;2016年共減貧14523人、23個貧困村摘帽,超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達的脫貧任務,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6年脫貧攻堅工作先進縣(市、區)”榮譽稱號。2017年,東昌府區再減貧5944人,目前全區僅剩101戶共計200余人貧困人口,實現2年脫貧2萬多人。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ldquo;硬骨頭”、搬“攔路虎”,東昌府區敢闖敢試,不斷探索新路子、好路子。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17年里,東昌府區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號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圍繞脫貧戶抓鞏固、貧困戶抓幫扶、貧困村抓提升,共投入財政資金1.5億元,全方位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在山東省率先建立的集中供養幫扶模式,并作為山東省十七個典型案例之一上報國務院扶貧辦,在全國予以推廣。
集中供養中心運營以來,東昌府區堅持做好“加減法文章”,積極幫助釋放的勞動力實現再就業或發展產業提高家庭收入,全力引導集中供養人員科學飲食用藥,減少住院次數降低家庭支出,綜合幫助貧困家庭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同時,東昌府區還依托區委黨校、遠程教育等資源,對農村黨員干部開展技術培訓、專題教育,增強為民服務本領。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東昌府區遴選15名村支部書記成立“發展村集體經濟顧問團”,先后到29個貧困村進行“把脈會診”。東昌府區還選派82個雙聯共建工作組,41名*書記,實現了對省定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的全覆蓋。特別是省農科院、省監獄管理局、省金融辦、魯東大學等省派*書記利用自身優勢,協調爭取相關資源,在東昌府區科技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東昌府區扶貧辦主任孫華偉介紹,2018年,東昌府區將進一步聚焦貧困納入退出“零差錯”,確保“脫真貧”。與此同時,著力強化幫扶措施“出硬招”,確保“真脫貧”,重點延伸貧困失能人員集中供養廣度深度,在繼續擴大區級集中供養中心規模的基礎上,盡快形成區、鎮、村三級集中供養幫扶體系,讓更多有供養需求的特困人口得到專業護理、精心照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