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科學編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推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作為農業大省,河南省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成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省政協委員、小麥專家郭天財說,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農民不能缺席,鄉村不能掉隊,農業不能拖后腿。”
“當前,土地、人力等成本不斷攀升,我國農產品價格普遍高于國外30%~60%。”郭天財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必須圍繞市場要效益。農業生產要適應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轉變,在穩定產能的基礎上,著力提高市場效益和競爭力。
“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我們重新審視‘三農’問題。”省政協委員、省畜牧局局長王承啟說,當前河南省農業產業結構不夠優化,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大而不強、多而不優”比較突出。他舉例說,河南省擁有1億多人口,市場消費潛力大,全年奶產量、消費量居全國前列,伊利、蒙牛等國內奶業巨頭進軍中原,而河南省本土奶業企業與國內奶業巨頭在市場占有率、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新時代呼喚鄉村振興。王承啟認為,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必須用新的思維和方式去謀劃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產業為基融合發展
省政協委員、許昌學院副院長鄭直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產業興旺為基礎推進融合發展,以產業帶動農村發展、農民富裕。
“產業發展要在‘融’字上下功夫,不斷拓展農業新功能、提升價值鏈。”鄭直建議,各地要結合當地資源,重點建設一批具有示范性的田園綜合體項目,豐富、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加強對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保護、傳承和利用,以此實現現有農莊、農場、合作社、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旅產業的轉型升級。
省人大代表、宜陽縣縣長張漢智說,宜陽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三山六陵一分川”,要實現產業興旺必須不斷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花生、黑雜糧、艾草和畜產品等深加工產業項目,推進“一帶一區五園”全域旅游發展,建好靈山文化旅游區、洛邑水城、蓮花山生態園、三鄉漢唐文化古鎮等休閑農業生態園,推動農業走高質量、高效益道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融合發展理念。”省政協委員、農工黨三門峽市委專職副主委陳天棟認為,要克服重工輕農、重商輕農、重城輕農的現象,把解決“三農”問題同發展市場經濟、發展工業、發展商業、城鎮化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城鄉互動、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陳天棟建議,用發展工業的理念、方法來發展農業,變發展農村為經營農村,變農業生產為農業經營。同時要引入城鎮觀念,把小城鎮建設作為解決農村各項事業落后的重要途徑。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要堅持規劃引領,做到有序推進。”省政協委員、省水利廳副廳長戴艷萍提出,要堅持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的原則,科學編制鄉村振興規劃和專項規劃方案,統籌考慮產業發展、人口分布、公共服務、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因素,增強規劃的前瞻性、約束性、指導性、操作性。
省人大代表、新縣吳陳河鎮陽土墩村毛沖家庭農場場長岑新順說,實現鄉村振興要從規劃著手,因地制宜找準鄉村的發展定位,不能千篇一律,應該一村一品,有自己的特色。
省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李留心建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成立河南省鄉村振興研究院,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設計適宜規劃方案,為農村改革決策提供有效研究支撐。
李留心介紹,全國已成立了14個省級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或研究中心,主要模式是依托本省的農業高等院校。2017年11月30日,河南農業大學成立了河南省*鄉村振興研究院。“建議成立河南省鄉村振興研究院,依托河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科、科技、教育、人才、平臺等優勢,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集中人力物力,更好地承擔河南省鄉村振興的政策研究、規劃起草、過程測控、目標評估等任務,更好地服務于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