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三農問題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為加快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實現農村土地的合理規范有序流轉,賦予農民股份分紅的權利,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濟南市章丘區普集街道銳意改革,全力以赴,確定將普東村、普中村、普西村、焦家村、陳樸村作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在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街道辦和村全體工作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在廣大社員群眾的積極配合支持下,歷經成立組織、清產核資、人員界定、股份量化、股權設置等改革步驟,2017年12月21日,普集街道陳樸村高質量地率先完成改革任務,成立經濟股份合作社,成為章丘區*個“股改村”。2017年12月底,五個試點村全部完成股改,廣大社員群眾按下紅手印,村民變股民,一個個清晰的紅手印,一本本紅色的股權證,實現了普通村民的華麗轉身。
精心組織部署,強化督導考核。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安排,結合街道實際,普集街道成立了黨工委書記、街道辦主任任雙組長的普集街道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制定科學的工作方案,吃透文件精神,加強培訓學習,做到思路清晰。嚴格對照方案,規范實施步驟,做到內容具體;創新工作舉措,加強宣傳,做到氛圍濃厚;積極總結,不斷創新,做到亮點紛呈。同時,在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該街道自我加壓、提升標準,組織開展經常性督導,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和分析評估,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及時發現和解決改革中遇到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結合試點村實際制定考核制度,發揮好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同時配套健全責任追究辦法,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突出兩個重點,確保改革成效。嚴格工作程序。程序合法是實體合法的前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程序要求嚴格,各個環節緊密相聯、環環相扣。整個改革過程都要充分履行民主程序,讓群眾確認,做到該公開的公開、該公示的公示、該簽字的簽字,該有的環節一個都不能少,該確認的程序一個都不能缺,確保改革經得住歷史的檢驗。科學運營管理。新成立的股份經濟合作社采取全新的管理運營模式。一方面,采取市場化方式運營集體資產。試點村集體經濟組織既可以自主經營,也可以通過承包、租賃、拍賣、托管、聯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由其他主體經營或與其他主體聯合經營。鼓勵和引導試點村大力發展物業經濟,但無論采取哪種經營方式,都要經過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防止少數人說了算,避免造成經營不善和資產流失。另一方面,搞好財務管理和盈余分配。成立財務管理機構,配備專職財務人員,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按照“盈余共享、風險共擔”原則逐步健全集體收益分配制度,按章程規定進行盈余分配,確保股民利益。
嚴格五個步驟,明確改革路徑。清產核資。清查核實試點村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和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以及現金、債權債務等,及時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的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長效管理制度,保證資金的規范管理、資產的保值增值和資源的合理利用。確認成員。既堅持民主協商、讓多數人認可,又防止多數人侵犯少數人權益。本著“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宜寬則寬、群眾認可”的原則,在民主協商基礎上,合理確定身份確認標準,做到全面、準確、不遺漏。資產量化。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把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者份額的形式量化到人、確權到戶。折股量化不是把集體資產一分了之,而是要把股份、份額量化到成員人頭上去,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讓農民真正成為集體資產的所有者、管理者、受益者。股權設置管理。對股權設置,選擇廣大農民群眾普遍接受的方式,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農民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原則上提倡“增人不增股,減人不減股”的靜態管理模式,鼓勵采取家庭內部分享集體資產權益的辦法,獲得集體資產份額。對股權的抵押、擔保、繼承、退出等,積極探索穩妥有效的方式,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益。登記注冊。對完成以上四個改革環節的試點村,制定了集體經濟組織章程,成立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