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副主任吳宏耀詳解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
韓俊介紹,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寫入黨章,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文件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務、定政策,堅持問題導向,對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向我們描繪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宏偉政策藍圖。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任務要防止層層加碼、“刮風”搞運動。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制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那么,這個規劃與今年的一號文件是什么關系?如何防止各地一哄而上、急于求成?
針對記者的這個問題,吳宏耀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的大戰略,必須要規劃先行,強化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引領。所以,文件提出來要制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主要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務、定政策,明確長遠方向,搭建起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規劃以文件為依據,明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和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細化、實化鄉村振興的工作重點和政策舉措。具體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確保文件得到貫徹落實,政策得以執行落地。現在規劃的初稿已基本形成,正在按照程序進行報批。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將伴隨著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要管到2050年。因此,必須注意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典型引路。在實際工作中,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又要有科學求實的作風;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扎實推進、從容建設、久久為功。要防止層層加碼、“刮風”搞運動、搞“一刀切”。
為此,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各地區各部門要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這就是要防止出現一哄而上、急于求成、大轟大鳴的情況。各地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根據各地發展的現狀和需要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
宅基地“三權分置”不是鼓勵城里人下鄉買地蓋別墅。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到政策性改革制度支撐,特別是提出要探索宅基地的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這是否意味著農村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將有突破性進展呢?
韓俊說,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系統總結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經驗,逐步擴大試點,加快修改完善有關法律。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現行宅基地制度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每年有大量農民離開農村、離開土地,人口大量遷移,在農村就出現大量農房、宅基地常年閑置的情況。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即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
下一步,在改革試點過程當中,需要認真開展宅基地“三權分置”,特別是農戶宅基地資格權的法理研究。要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具體形式,鼓勵各地結合發展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結合下鄉返鄉創新創業等先行先試,在實踐中探索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農房以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辦法,加快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但是,必須守住底線,探索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不是讓城里人下鄉去買房置地。文件明確提出一個“不得”和“兩個嚴”,即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要嚴格實行土地的用途管制,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同時,在城鎮化進程當中,要依法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經濟的收益分配權,不能強迫農民以放棄宅基地使用權為前提進城落戶。
形成鄉村振興資金多元投入機制土地出讓收益要取之于鄉、更多用于鄉。
那么,鄉村振興戰略的錢從哪里來?
韓俊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于解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有全面的謀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不斷增加。重點是以下三個方面:
*,明確要求確保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要加快建立涉農資金整合的長效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通過財政資金撬動更多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鄉村振興。需要說明的是,要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不得借鄉村振興之名違規違法變相舉債。
第二,農村金融要回歸本源。要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的正確方向,健全符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村金融機構要為鄉村振興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要把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根據部署,下一段還要出臺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起草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考核評估辦法。
第三,拓寬資金籌措渠道。長期以來,土地出讓收益,可以說是“取之于鄉、用之于城”,直接用在農村建設的比重是比較低的。要創新政策機制,把土地增值收益這塊“蛋糕”切出更大的一塊用于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文件提出,要嚴格控制未利用地開墾,集中力量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建立高標準農田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將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要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引來人才掀起新時代“上山下鄉”的新熱潮。
那么,鄉村振興的人才又從哪里來呢?
吳宏耀說,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鄉土人才;另一方面,要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引來人才,用更加優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機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時代“上山下鄉”的新熱潮。
對此,中央一號文件在五個方面作出具體政策部署:一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要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二是要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要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遺傳承人等。三是要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要探索新機制,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發揮好各類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四是要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要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捐資捐物等方式,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來。文件中提出兩條具體政策:*個是要研究制定管理辦法,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第二個是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確政策邊界,保護好農民利益。五是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主要是“三大機制”:一是多方并舉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二是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三是城市醫生、教師、科技文化人員定期服務鄉村機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