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安陽李海超大棚“種”夢想(圖)
安陽李海超大棚“種”夢想(圖)
農業網   時間:2018/2/6 11:16:00  來源:安陽日報  閱讀數:367

溫室大棚

  1月31日,寒風習習,而在安陽市韓陵鎮梨園村李海超的高標準溫室大棚內,卻是蔓綠果紅、溫暖如春的另外一番景象:綠葉中,紅彤彤、沉甸甸的西紅柿若隱若現。另一個溫室大棚內,35歲的李海超正在認真育苗。“記者同志,您來看看俺家的西紅柿苗,粗細、高低,從里層到外層一個樣。”李海超從苗床隨手取下一棵苗遞過來,“誠信是本,俺家的西紅柿個個保‘綠’,西紅柿苗棵棵保‘壯’。”記者站在大棚一頭放眼望去,綠瑩瑩一片,一棵棵綠苗姿態優美、長勢旺盛,仿佛伸展臂膀等待著種植戶來“選美”。

  李海超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娃,家里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初中畢業后,他開始了打工飄零的日子。從一個月收入幾百元的小工,到年薪15萬元的建材公司經理,再到如今擁有年產值近30萬元的西紅柿種植育苗基地,李海超一步步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現在的他,不僅是育苗大戶,更是遠近聞名的創業達人。說起返鄉創業的初衷,李海超坦言,回家創業,看到村民生活越來越好是他的一個夢想。

  韓陵鎮梨園村位于豫冀兩省交界處,曾經是省級貧困村。近年,該村緊緊依靠西紅柿種植產業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2016年,李海超從駐村干部馮志新口中得知,村民從外地引進的西紅柿苗由于路途顛簸、送苗時間限制等因素,導致西紅柿品質和產量下降,直接影響銷售。而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在村里建設一個高標準育苗基地,讓種植戶就近取苗。建基地需要上百萬元的資金,村里沒人敢接這個燙手山芋。當時,李海超在石家莊一家建材公司當經理,收入可觀,為了全村西紅柿種植產業的發展,李海超決定放棄高薪返鄉創業。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掌握技術建基地,讓梨園村西紅柿產量、質量提上去,讓村民生活越來越好。之所以胸有成竹立目標,是因為李海超的心中早已為這方土地規劃了一張藍圖,未來要讓梨園村成為全國知名的西紅柿種植基地。說干就干!外出考察、自費學習、專家指點……半年多的時間,李海超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一名育苗專業戶。2016年夏季,李海超投資120萬元建設了4個高標準溫室大棚和相關配套設施。4個大棚分3個功能區,即選種育苗區、試驗品種區、代育苗區。

  育苗基地建成了,梨園村村民致富更有希望。“一旦失敗我就一無所有了。所以我必須做到*。”李海超說,為了培育出高質量的西紅柿苗,他經常外出學習,還高薪聘請專家來指導。裝基質、播種、挑苗、打藥、管理……每一個環節他都特別謹慎。“育苗每年兩季,分別為12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5月中旬到7月中旬。現在的苗是四葉一心,2月15日前后,塑料大棚的種植戶就可以取走預定的苗。溫室大棚的種植戶也可以提前取苗。”李海超邊擺放苗床邊說,“育苗基地建成后,不僅本村種植戶取苗方便、節約成本,就連周邊地區很多種植戶也都在我這兒預定苗。這一季我一共育苗150萬棵,目前長勢良好。”記者采訪時,正趕上河北省臨漳縣孫陶鎮司莊村種植戶孟良來取預定的8000棵西紅柿苗。“我家鄰居去年用的海超家的西紅柿苗,長出來的果實顏色好、口感好,很暢銷。我家今年新建了兩個溫室大棚,所以也預定了一批西紅柿苗。過去得去山東預定苗,算上路費每棵苗貴一毛多呢!現在離得近取苗方便,少了長途顛簸,苗的質量也有保障了。”孟良說。

  在另一個溫室大棚,沉甸甸的西紅柿掛滿枝頭。“這里是試驗品種區。共有耀森、傳奇等16個品種。這些品種都是我從外地引進的暢銷品種,在棚里試著培育種植,其中口感好、質量好、產量高的品種供種植戶選擇,之后再育苗、擴大種植面積,既可以讓種植戶就近選擇多個品種,又免去了種植風險。”李海超介紹。

  西紅柿種植成為梨園村村民的致富敲門磚,李海超的溫室大棚育苗基地成為梨園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僅用兩年時間,梨園村西紅柿種植面積從500畝增加到2000畝。很多外出務工的鄉親也返鄉建起了塑料大棚。“2016年冬季,我投資7萬元建了3個塑料大棚,從李海超的育苗基地采購了1.2萬棵貴粉品種西紅柿苗。2017年,兩季西紅柿凈收入8萬多元。以前出去打工每年*多收入3萬多元,除去租房等開銷也就不剩啥了,如今不用出遠門就能掙錢了。”今年40歲的村民李生保樂滋滋地說,“去年買了面包車,今年準備將平房翻蓋成二層小樓,生活更有奔頭了!”

  如今,李海超還成立了安陽超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回收種植戶高質量的貴粉系列品種西紅柿,幫種植戶找銷路,打造梨園村西紅柿品牌。“現有的溫室大棚每年兩季育苗共計300萬棵,能滿足全村一半的種植戶用苗。除去開銷,我的凈收入有近30萬元。下一步,我準備再建幾個溫室大棚,繼續學習技術,爭取培育出更好的西紅柿苗。”李海超笑著說,“現在我們的西紅柿*遠已經乘輪渡到香港、深圳了!是鄉親們對育苗基地期盼的眼神鼓勵了我。大家生活越來越好,這才是我的夢想!”

  產量是基礎,質量是核心,銷路是關鍵。梨園村村委會主任李順平告訴記者,在李海超帶動下,梨園村西紅柿產量一年一個臺階,2017年,全村西紅柿產量2250萬公斤,凈收入2000余萬元,村民生活越來越好。為了讓高質量的西紅柿*時間出售,在市農業局駐梨園村黨支部*書記馮志新和村“兩委”干部的推動下,梨園村還建成了占地15畝的蔬菜批發市場,解決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此外,馮志新還推動該村西紅柿進行了無公害認證,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zs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