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記者在清河區張相鎮斛米溝村村民王立國家的刺嫩芽大棚里看到,不算大的溫室大棚內共有4個水床,一捆捆近30厘米高的刺嫩芽桿被整齊地擺放在水床上,一根根刺嫩芽桿上長出了翠綠的嫩芽,株株脆嫩誘人。正在大棚內忙著采摘刺嫩芽的王立國告訴記者,大棚里的刺嫩芽是野生移栽過來的,采用無土水培種植技術,不打任何農藥,保證純綠色、無公害。
幾年前,王立國包下了斛米溝村的一處荒山。隨后經多次到本溪、丹東等地考察發現,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人們對山野菜情有獨鐘,而有“山野菜*”美譽的刺嫩芽更是以其脆嫩的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前景可觀,他當即決定建大棚種植刺嫩芽,結果市場反饋和預期的一樣好。
反季銷售刺嫩芽,春節前市場價已經達到每公斤100元,仍然供不應求。“人們吃慣了大魚大肉,春節更想吃點綠色、清淡的食品,所以刺嫩芽的需求特別旺盛。”王立國告訴記者,他種植的刺嫩芽主要以禮盒形式出售,雖然價格比夏季高了一倍,但500多公斤基本上正月十五前就能銷售一空。他說:“今年一個大棚能產刺嫩芽500余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100元計算,春節期間能收入5萬多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