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為深入落實中央有關*扶貧和北京市有關低收入增收工作精神,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簡稱北京農科院)自2017年起,充分發揮科技和成果優勢,廣泛組織科技人員*對接低收入村,全面開展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工作,積極踐行科研單位在首都低收入增收事業中的政治責任和應盡之舉。
一年來,北京農科院低收入科技幫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組織了全院70名專家與北京延慶、密云、房山、昌平等9個郊區縣的44個低收入村的73個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一對一*對接,并實現與340戶低收入戶完成了*幫扶,簽訂了對接服務協議,累計投入各類科技資金585萬元,有力提升了對接低收入戶的生產能力和收入水平,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和低收入增收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撐。
構建院級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平臺體系
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工作,是北京農科院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的全新事業。新的事業需要有新思路、新機制和新舉措,否則便會陷入“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的不利局面。為此,院黨委和院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形成了推動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工作的一股勁,開拓出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事業的新局面。
梳理成果,按方施技。為增強幫扶的*性,北京農科院對科技成果進行了梳理,形成了與郊區產業對接的成果目錄,為低收入村戶按方抓藥,因技施策*對接提供成果菜單。同時與延慶區農委積極對接,根據低收入村產業科技需求,開展所(中心)專家與低收入村的對接,2017年梳理了低收入村的45項科技需求,并與專家進行了*對接。
頂層設計,出臺制度文件。北京農科院充分結合中央和北京市有關精神,經過多次醞釀討論,研究出臺了推進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工作的專門意見,制定了以“產業幫扶一批”為重點,以農業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為主要著力點,實現科技專家與低收入(戶)“一對一”結對子的指導思想。明確了科技幫扶的低收入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產業業態,科技幫扶的低收入戶收入增幅高于同區域低收入戶平均水平的工作目標。提出了“雙結雙促”、*書記掛職、“雙百對接”、規劃引領、市場服務、科技培訓等6大推進舉措。意見的出臺,為全院開展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工作提供了工作指引和政策保障。
強化管理督導,確保幫扶落到實處。一是對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工作采取項目制管理。以院、所、專家三方形式簽訂項目任務書,制定工作方案,報送資金預算表,確保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工作在任務目標、計劃進度和資金使用上規范、合理、有序;二是建立全院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工作臺賬,并定期進行核查和動態監測。工作臺賬中逐村逐戶詳細掌握對接低收入村、戶詳細信息;三是對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項目進行單獨管理、嚴格管理,切實加強對低收入增收科技幫扶項目的督促檢查和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四是積極奔赴低收入村(戶)進行實地調研督導,全面了解低收入村存在的科技需求,實地考察各項科技幫扶工作實施進展情況。
“雙結雙促”“雙百對接”實現幫扶全覆蓋
按照北京市農委的統一部署,北京農科院在全院范圍內啟動了“雙結雙促”幫扶活動,即院直屬各支部與低收入村支部結對,各支部在職處級黨員領導干部與本支部結對低收入村的低收入農戶結親戚,全面實現了院內基層黨支部全覆蓋、處級領導干部全覆蓋的“雙覆蓋”目標。
“雙結雙促”通過送政策、送技術、送項目、送溫暖的形式,對低收入村(戶)開展幫扶活動。各個支部結合自身專業特色,積極利用節假日組織黨員深入低收入村開展各種慰問活動,做到“節日有慰問”;根據低收入村產業需求,組織1——2名技術人員定向開展技術幫扶服務,做到“產業有對接”;同時為每個“雙結雙促”項目每年提供5萬元經費支持,累計投入90萬元,并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協助低收入村申報市、區相關低收入扶持項目,做到“村村有項目”。
北京農科院植環所黨總支自與房山區蒲洼鄉森水村對接后,重點開展了蜂群越冬技術示范和現場培訓指導,通過引進中蜂標準蜂箱,增加草簾保溫等措施,降低越冬種群死亡率。通過項目實施,進一步提升了當地合作社養蜂水平,蜂蜜收購價格也提升了20%以上。該院營資所黨支部在與大興區青云店鎮六村對接以來,結合當地發展林下經濟的科技需求,和信息與經濟所規劃設計部門合作,編制林下種植、養殖及生態景觀發展規劃,為該村發展林下經濟提供政策與方向指導。同時,結合黨支部專業特點,積極開展了林地土壤有機質提升工程,為該村林下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為增加對低收入村(戶)增收工作的科技支撐力度,北京農科院院還積極推動“百名專家與百個基地對接”(雙百對接)工作與低收入村(戶)增收工作相結合,在項目立項時優先審批低收入村“雙百對接”項目。2017年全院共立項“雙百對接”項目70項,其中低收入村“雙百對接”項目53項,占比75.7%,累計投入資金430萬,涉及44個村的53個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實現了“雙結雙促”對接村和“*書記”掛職對接村全覆蓋。
低收入村“雙百對接”項目展示了該院蔬菜、林果、畜牧、水產、花卉、信息化等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300余項,實現低收入村節本增收近700萬元,有力助推了當地低收入村(戶)增收工作。在延慶區劉斌堡鄉下虎叫村,該院整合草業中心、玉米中心、蔬菜中心的專家力量和科技資源,采取分頭實施、協同推進的方式,積極推進了山楂小院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全面帶動了當地低收入村(戶)增收,所對接的低收入戶2017年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選派“*書記”挑起科技幫扶大梁
按照北京市*書記選派工作相關精神,北京農科院以門頭溝區清水鎮梁家莊村和密云區馮家峪鎮西白蓮峪村為重點,根據對接村產業特色和科技需求,從院蔬菜中心和玉米中心選派了兩位*干部分別掛職兩村的村*書記。
為了促進掛職*書記更好地開展幫扶工作,北京農科院初步建立了一套*書記掛職工作管理機制。一是設立*書記低收入科技幫扶專項資金。扶持標準為每人每年15萬元,為*書記掛職工作開展提供資金保障;二是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多次赴*書記掛職村進行調研督導。院黨委書記高華親自帶隊赴兩個*書記掛職村調研,了解掛職村存在的發展需求并進行現場協調部署。三是強化技術支撐,服務掛職村產業。圍繞兩個*書記掛職村的產業需求,分別安排“雙百對接”專家與村對接,從產業發展方面為*書記開展工作提供支撐。四是明確主管處室,加強工作管理,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確保了*書記掛職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年來,兩位掛職干部充分依托北京農科院在科技、智力、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整合各界社會力量資源,超額完成了*書記駐村工作目標任務,成為了該院科技幫扶工作的突出亮點。
自掛職門頭溝清水鎮梁家莊村*書記以來,蔬菜中心的張濤積極參與村級班子建設,從改善民生、發展生產、市場開發、爭取扶持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據不完全統計,他累計為該村帶來增收70萬元——80萬元,帶動52%的低收入人口實現脫低。為此,在2017年10月份門頭溝全區低收入村書記及*書記參加的工作總結大會上,他作為*的典型代表進行了發言交流。而在密云區馮家峪鎮西白蓮峪村掛職*書記的玉米中心的蔡萬濤通過引智、引技、引資金等多種方式,助推了該村“金瓜谷”建設和民俗旅游發展。他還為該村爭取了2018年密云區科委項目,重點支持金瓜谷建設,項目資金30萬元。此外,在他的努力協調下,全村75個宅院完成了除險搬遷與就地翻建,險戶安居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獲得了當地干部和村民的高度評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幫扶工作永不停歇。今后,北京農科院將按照“*對接、聚焦資源、重點突破、打造亮點”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深入開展低收入村(戶)增收科技幫扶工作,助力首都地區*脫貧“一個不落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