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每一個產業,必將經歷上半場和下半場。整個互聯網商業在進入深度發展之后,各個“互聯網+”都面臨新的調整。
“互聯網+農業”的上半場,經歷了什么?
農特集團總裁黃剛在日前舉行的中國“互聯網+農業”大會上指出,首先就是全球農業生鮮電商都面臨的問題。目前各大平臺都在找轉型,互聯網創業活下來是*步,活得久才是更重要的,而創新就是活得久的源泉。
“2012年到2018年之間,我們全面地梳理了我國乃至全球的生鮮電商模式,發現在交易平臺經營是不可能的,只有從后市場供應鏈角度做重構才有商業的機會。農業生鮮電商*重要的仍然是供應鏈。”黃剛表示。
在整個商業生態中,我國的機會跟歐美和日本不一樣。歐美是大農業、農場經濟,所有的歐美農業是被產業巨頭壟斷的。而日本是平臺、農協制定標準,上下游形成原產地直供。只有中國在“互聯網+農業”的創業才有機會。
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商平臺正面臨轉型的問題。各大平臺向新零售提供各種創新,京東、每日優鮮等平臺都在從生鮮往新零售切入,傳統的微商正面臨洗牌。朋友圈賣貨已死,但社交尚存,社交IP重構現在已經成為過去,社交的下一輪怎么走值得思考。
在黃剛看來,未來的生鮮農產品新零售應該是“新零售大平臺+新零售社區小店”。目前,社交電商背后形成的朋友圈已進入一個疲軟期,單一的社群商業逐漸蕭條,但是可以看到線下賦能線上的趨勢,線上倒著去賦能線下。
“而這個趨勢里,我認為要么是未來新零售大平臺,要么是新零售社區小店的模式,從城市社區到縣域社區相結合。”黃剛說,此外還有新的業態——基于新零售的大健康。新業態背后包含誰靠近用戶場景越近,誰就可能抓住未來的商業機會。
從整個商業邏輯上,曾經電商發展的歷程跟現在“互聯網+農業”發展歷程驚人的相似,早期淘寶時代到新零售時代,是基于平臺生態發展歷程,整個“互聯網+農業”也是從早期的個體的微電商創業到原產地F2B2C的農特的多個品牌呈現。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縣域經濟的發力,未來是原產地直供+新零售全渠道的時代。
“互聯網+農業”的下半場,會經歷新鏈接、新生態。
新鏈接是新零售業態下的“供應鏈+”新鏈接。從產品的連接升級到“情懷”的鏈接,有情懷的產品、有溫度的產品、有黏度的產品,代表著一種社會責任。新鏈接還有場景的鏈接。農產品視頻在互聯網非常火爆,場景化成為新的農業鏈接入口,這背后需要在新型的移動互聯網打造新素材。
未來需要從產品鏈接到場景鏈接的新的變革,讓用戶了解農業的內涵、產品背后的故事。新鏈接還包括交易的鏈接。隨著經濟發展,交易的鏈接也發生了很大變革,供應鏈鏈接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從縣域供應鏈節點到城市的樞紐集散,到社區站點。
下半場的新生態,則體現在“原產地直供+全渠道新零售”。未來的農業一定是原產地直供+全渠道新零售,這個生態的重構分為從營銷重構到流量入口的重構,到消費場景的重構,到交易方式的重構,以及供應鏈重構和價值鏈重構、商業生態重構等。
我國的“互聯網+農業”商機,讓我們又站在新的拐點,希望農特創業者擁抱原產地直采,擁抱新型互聯網的下半場的新商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