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貧困戶鐘竹蘭還有點著急:家里養的黑山羊還有6只沒賣出去,既怕趕不上春節前的好價錢,又怕沒錢為家里添置物品和年貨。農歷小年這*,老鐘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合作社在網上幫我賣了5只,現場宰了1只,1個小時就賣完了!”
原來,近日,長沙市瀏陽市中和鎮首屆年貨節在集鎮農貿市場開幕,像老鐘這樣的建檔立卡產業幫扶貧困戶種養的農副產品正是年貨節上的主角。
對于農村不少貧困戶來說,種養業是其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土得掉渣”的原生態農副產品,簡直就是“舌尖上的誘惑”。不過,種、養可能不是問題,怎么賣出去才是問題。
正是為了幫助從事種養業的貧困戶更好對接市場,2017年8月,在鎮政府支持引導下,當地中民養殖專業合作社與64戶貧困戶簽約,制定*幫扶計劃,并進行零利潤代銷。“不賺一分錢中間差價,在偏遠地區的,我們還可以開車去提貨。”合作社理事長胡江平告訴記者。
春節臨近,一場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年貨節拉開序幕,而貧困戶種養的各種土特產品也閃亮登場。
記者在中和鎮農貿市場年貨節看到,扶貧專區的丁字橋紅薯酒、雅山壓榨筍干、敏溪沖蜂蜜、清江湖火焙魚、長壽村土雞蛋等攤位前人頭攢動,旁邊黑山羊、土豬宰殺現場更是吸引了眾多買家,平日靜謐安詳的小鎮變得熱鬧非凡。
“我是看到‘耀邦故里美麗中和’微信公眾號知道年貨節開幕,所以趕過來買了黑山羊、土豬肉、火焙魚等東西,一共花了800多元錢。”前兩天剛從貴州打工回來的黎細平掂著滿滿兩袋食品給記者看,并趁機為自己的家鄉點贊了一番,“我們這山清水秀,老鄉們種的、養的都是綠色食品。”
線下熱鬧非常,線上同樣紅火。胡江平說,通過“瀏通天下”電商平臺以及中和鎮微信公眾號,這次年貨節還開辟了網上下單通道,借助合作社開在瀏陽城里的4個專賣店和2個超市專柜,鼠標一點讓“山里貨”輕松進城。在這個信息化時代,農產品擺上網架,既為農民解決了“賣難”的問題,還能賣個好價錢。“2018年光養羊收入就有1萬多元。”鐘竹蘭對自己脫貧很有信心,他說自己這一年來養的16只羊,大部分是通過網上訂單賣掉的。
歲末年終看收成,高興的不僅僅是鐘竹蘭一個人。胡江平打電話告訴記者,年貨節*天,共有32戶貧困戶賣掉了6萬多元土特產品。
“以年貨節促進產業扶貧是我們在新春將至之際推出的扶貧舉措之一,接下來我們將凝聚各方力量繼續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和鎮黨委書記張清介紹說,2017年該鎮以“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措施創出了特色,取得了佳績,全鎮共有50戶199人脫貧,雅山社區、山棗潭村2個省定貧困村順利摘帽退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