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凌晨5時許,天色還沉浸在一片朦朧中,方山縣峪口鎮橋溝村大棚蔬菜種植戶薛候柱和妻子薛紹蘭踏著霜凍,來到了自家新建的蔬菜大棚,開始了*緊張的勞作。
走進大棚,一股熱氣撲面而來。薛候柱夫妻倆摘菜的手法十分嫻熟,配合也很默契,沒過多久,菜畦邊放著的十幾個菜筐已經裝了一大半。薛候柱邊摘菜邊對記者說:“經營大棚是個細致活,從育苗、移栽、培土、灌水到收菜,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原來的大棚比較傳統,技術把關很難。現在好了,新建的大棚,溫度和濕度控制都很容易,如果出現病蟲害等問題,技術員會及時為我們解決,種植戶只管種菜數錢就行了。”
不到十一點,十幾筐菜就裝滿了,連續忙了近6個小時的薛候柱終于能歇歇了。“我家的大棚功勞挺大的,家里的開銷全靠它們了。臨近春節蔬菜搶手,已經收入6000多元。大棚掙了錢,妻子臉上的笑容也多了,我們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薛候柱拿起一杯水喝了起來。
如今,在橋溝村和薛候柱一樣通過發展設施農業走上致富路的人越來越多了。村民們的“錢袋子”鼓了,日子過得越來越樂呵。
橋溝村村委會主任、村綠色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薛鎖柱興沖沖趕過來給記者介紹村里的情況,2016年村里成立了綠色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籌資150萬元新建高標準溫室大棚11座。其中北理工支援50萬元、縣財政撥付34萬元、村集體土地流轉金22萬元、非貧困戶自籌22萬元、貧困戶扶貧資金22萬元。
“通過‘村集體管協會、協會控合作社、合作社帶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合作社吸收11戶貧困戶和11戶非貧困戶,采用一戶帶一戶的形式發展生產,棚內種植反季節蔬菜,棚外套種中藥材。全部收益的60%歸大棚種植戶所有,剩余40%按照股權分配。可為22戶農民每年增加收入25萬元,帶動30人脫貧;增加集體收入6萬元。”橋溝村黨支部書記郭自清向記者介紹道,“溫室大棚上方是方山縣統一建設的22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電站每年可發電28.6萬千瓦時,增加集體收入27.5萬元,由全縣統一分配帶動深度貧困人口脫貧。”
在橋溝村蔬菜大棚基地,菜農們有說有笑地忙活著,有的在給大棚透光升溫、有的采摘著成熟的蔬菜、有的裝車外運……好一幅豐收美景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