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長沙美麗鄉村 口袋腦袋一起富(圖)
長沙美麗鄉村 口袋腦袋一起富(圖)
農業網   時間:2018/2/23 14:32:00  來源:長沙晚報  閱讀數:364

美麗鄉村

  “綠水青山清新空氣,路暢網通生態食品。如今我們農村人的生活,讓很多城里人向往咧!”在長沙市寧鄉市東湖塘鎮陶家灣村新近竣工的同心文化廣場上,年近花甲的李幸芳和廣場舞隊友們跳得正起勁,她抹了抹臉上細細的汗珠,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日子好過了,我們這群娭毑們就是要更開心、更健康!”

  正月初二(2月17日),記者來到寧鄉市東湖塘鎮,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道路硬化黑化四通八達,村民文娛生活豐富多彩,貧困戶脫貧后信心更足,農哥村嫂開著小車去拜年……在黨和政府諸多惠農、扶貧政策助力下,寧鄉農村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尤其是村民們的思想觀念煥然一新,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成為風尚,而互聯網的普及更是拉近了城鄉距離。

  鏡頭一

  麻山鑼鼓響起來 非遺引人憶鄉愁

  厚實的麻石鋪得平平整整,古色古香的文化書屋佇立一旁,3萬多冊各類圖書可供村民閱讀,大紅燈籠將九曲回廊點綴得喜氣洋洋,村民自籌60多萬元建設的同心文化廣場一建成,立即成為陶家灣村鄉親們讀書娛樂的好去處。

  “開心的鑼鼓,敲出年年的喜慶,好看的舞蹈,送來甜甜的歡騰。”伴隨著一曲《好日子》,十多位身著大紅舞蹈服、手持金色花邊扇的村嫂翩翩起舞,她們時而變換隊形,時而用扇子拼出“2018”“開門紅”等字樣,廣場舞跳出了國標范,引來一群外地自駕游客連聲喝彩。

  廣場一側的八角亭則變身迷你戲臺,銅鑼、銅镲、嗩吶、鼓等樂器一字排開,八位老人演奏著*地道的麻山鑼鼓。“聽一場麻山鑼鼓,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就像在影院里看大片。”一位村民自豪地告訴記者,麻山鑼鼓在2006年就入選了*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掏出手機認真地拍著,說是要發視頻給在北京創業的兒子欣賞,讓兒子能夠記得住家鄉、憶得起鄉愁。

  “近年來,我們村投入了4000多萬元,建設完善各項基礎設施,道路、網絡通暢了,環境整潔了,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們玩得好、住得下,我們的綠水青山才會真正變成金山銀山,農家樂、土特產才會變成寶貝疙瘩。”指著一條新鋪的黑亮瀝青路,陶家灣村黨總支書記賀時來信心滿滿地說,這條路通向不遠處的香山國家森林公園,也是一條發展旅游產業的“黃金路”,村里將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景觀,打造特色民宿、露營基地、生態農莊等,壯大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

  鏡頭二

  養殖托起致富夢 網絡營銷來幫忙

  歡騰的鑼鼓和廣場舞,只是東湖塘人民安居樂業的一個剪影。

  此時,那些曾經的貧困村、貧困戶的日子過得怎樣?記者來到2014年戴上省定貧困村“帽子”的麻山村發現,如今已摘掉“貧帽”的麻山村正大步奔小康。

  在風景秀麗的白云水庫旁,記者找到了正在放羊的貧困戶湯德良。“我2017年底賣了20來頭羊,千元左右一頭,現在還有十多頭羊,*近又出生了7頭小羊。我還養了20多只雞、10多箱蜜蜂……”湯德良喜滋滋地向記者講起自家的好收成。

  “你們先坐,我要喂鵝去了,這個點正好是喂食的時間。”在湘鵬大雁鵝養殖基地,老板娘朱艷平來不及招呼記者,就推著載滿玉米的小車進了鵝舍。近三年來,基地免費送給200多戶貧困戶近8000多只鵝苗,同時還提供飼料、獸藥、草種以及技術培訓、保價收購,一些養殖戶年增收超過5000元。

  “省里確定的‘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很有效,幫助鄉親們脫貧的路子,我會堅持走下去!”朱艷平一邊用手機向長沙紅星大市場的冷鏈加工廠下單,一邊向記者透露,2018年基地將建設省內*鵝肝廠,讓湖南人能夠在家門口享受新鮮美味的法式鵝肝大餐,同時通過網絡銷售,讓寧鄉產的大雁鵝“飛”向全國。

  新鄉村蝶變 人才是關鍵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村子富不富,關鍵看干部。”東湖塘鎮黨委書記肖冠雄坦言,來自于父老鄉親的順口溜,往往是客觀而辯證的,而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鄉村工作的目標。

  當養殖基地老板娘朱艷平的口中,對湖南省“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連聲點贊;當村黨總支書記賀時來舍棄建筑老板的身份,將人脈、資源全部投入家鄉建設……可以預見,有這樣一群能人志士加油助力,新鄉村一定會在發展的快車道上再加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