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日前從市水利局了解到,近年來,市水利部門加快丘陵山區高效節水灌溉的產業化、規模化、智能化建設,目前全市節水灌溉面積達40萬畝,對發展藍莓、獼猴桃等高效農業實現強村富民起到了助推作用。
筆者在位于贛榆區黑林鎮富林村的沃田藍莓基地看到,不管是大棚里還是種植在露天的藍莓,都接上了滴灌系統。基地負責人介紹說,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通過噴灌、滴灌、小管灌溉和自動化控制等科技手段,不但保證了農業灌溉,減少了用水量,還減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也帶動了附近農戶就業。
“在政府的扶持下,尤其是水利這一塊,我們實現了全部的水肥全自動化,給老百姓帶來了不少的福利,因為我們每年需要當地農民固定用工100多人。到了過節忙的時候,每天至少得有六七百人,這樣就為當地的老百姓提高了收入。”江蘇沃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富林基地經理陳家銳說道。
近年來,我市將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作為農村水利建設和水利現代化建設優先發展、持續發展項目。先后整合移民兩區資金、農田水利配套資金、中央財政統籌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等項目資金,在缺水較為嚴重的贛榆區黑林、厲莊等丘陵山區,建設10萬畝規模連片高效節水示范區。工程突破了傳統的以防滲渠為主的節水灌溉建設方式,按照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實現節水灌溉智能控制。結合丘陵山區的作物種類、灌溉特點,設計了滴灌、噴灌、微灌、小管灌溉等灌溉方式,充分利用土壤傳感、智能控制灌溉技術對種植物實行分壓、分時、按需供水,目前全市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已達40萬畝。
“主要包括在贛榆、東海,像贛榆的黑林,給他們做節水灌溉項目、高效滴灌項目以及管道灌溉,這樣把基礎設施搞上去,然后在每一個村形成一個特色的產業,像贛榆的獼猴桃、藍莓以及大櫻桃,形成特色產業。”市水利局副局長戴振偉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