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有的清理溝渠淤泥,有的攪拌水泥,有的砌磚修補……近日,開陽縣毛云鄉魯底村的灌溉水渠曬金大溝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
地處開陽縣東南部的魯底村,距縣城60公里,是開陽縣較偏遠的山村之一。由于地勢、降水等因素,長期以來魯底村缺水,村民們正在修補的曬金大溝是村里主要的飲用和灌溉水來源之處。
說起曬金大溝,要追溯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解決魯底村用水問題,當時的*任村支書曾啟云帶著村民找水源,修了約2公里的水渠。
隨后,修渠的接力棒交到了第二任村支書駱忠賢的手里。“魯底村那時因為缺水,連水稻都種不了,村民只能吃包谷。”今年72歲的駱忠賢說。為了讓村民吃上大米,駱忠賢暗下決心要帶領村民把水渠修通。
但要修好水渠,談何容易。魯底村自然條件不好,又缺少資金。村里的老人質疑,“這個水渠怎么可能修得通噢。”
面對現實情況以及外界的質疑,駱忠賢沒有退縮,帶領魯底村300余人開始了修渠之路。
人心齊,泰山移。經過5年的艱苦奮戰,終于在1971年4月份,修通了總共長約6公里的水渠,魯底村告別了沒有灌溉水渠的歷史。
“當時修渠太艱辛了,我們缺少炸藥物資,又沒有什么錢,只能在懸崖上吊起繩子,然后捆在自己身上,一錘一錘地鑿,沿著懸崖開出一條溝來。”回憶起以前修渠的情景,駱忠賢說,曬金大溝60%以上都是從山崖上鑿出來的。
駱忠賢說,以前村民只能種玉米。修通曬金大溝之后,村民開始種水稻,吃上了大米,還有余米拿到集市上賣。
寒來暑往,風吹日曬,幾十年過去,曬金大溝漸漸淤塞,滲漏嚴重。“那個年代缺少水泥,工程質量不太好,水渠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破損,通過曬金大溝流到村里的水也越來越少。”現任村支書葉江斌說,近幾年,魯底村的大寨組已經完全沒有水源灌溉了,稻田又變成了玉米地。
“路不通都沒有事,這個溝一定要修好,要不然太可惜了。我做夢都夢到這個溝修好了,然后笑著醒了,醒來后才發現是空歡喜一場。”對于曬金大溝,駱忠賢飽含深情。
2017年5月,市督辦督查局的段立被派到魯底村擔任“駐村*書記”。從進駐村里的那*起,段立便和駐村工作組開始走訪了解情況。
走訪中,段立了解了村里的困境,知道曬金大溝對于魯底村發展的重要性。于是,駐村工作組積極爭取到市水務局的180余萬資金,將修通曬金大溝納入今年我市的小康水建設計劃,計劃于2018年4月底全部完成工程建設,以確保魯底村村民春灌的正常進行。
2017年11月中旬,水渠疏通工程動工。
在開展修補水渠之前,當地村民就自發清理水渠里面的淤泥,將水渠兩邊的灌木、雜草除去。“水渠疏通之后,魯底村5個村民組的90余戶村民將受益,灌溉田地達到1860畝。” 葉江斌說。
目前,水渠已經修好了部分。望著眼前這條村民們正在加緊修補的曬金大溝,駱忠賢興奮地說,“現在不是夢了,確實是真的。”
“水渠修好之后,我們將充分利用曬金大溝源源不斷的水資源,在溝渠兩邊的稻田里發展稻田養魚項目,并發展魔芋種植等產業,帶動魯底村村民增收。”對于下一步計劃,段立和駐村工作組的意見已經達成一致。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