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配送“到村”,交水電費、網購也能在家門口找人代勞;借助成型的物流、電商網絡,正宗的安徽合肥鄉村土特產,也將更為人知。3月4日,了解到,根據此前出臺的《合肥市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工作實施方案》,合肥縣(市)已經逐漸搭建起農村電商網絡。很多你熟悉的“家鄉味道”正在嘗鮮電子商務,下一個“淘寶村”,可能就是你的家鄉。
人在外地工作,想為身在農村的雙親、家人網購點生活用品,卻擔心“快遞送不了”。
“有的偏遠鄉村跑一趟要幾十公里,讓快遞公司為送一個包裹跑一趟不太現實。”肥西縣商務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友誼告訴記者,“農村老人、孩子多,原本購買力就有限,經營主體也有限,包裹數量不多,而且還分屬多家快遞公司,沒有辦法實現每家都送貨上門。”
而“農村電商物流配套全覆蓋”,則實現了對癥下藥。“我們在鄉村建設配送中心,把快遞企業集聚、整合起來。這樣一來,快遞公司可以直接投遞到站點,然后再選1人送貨,這樣減少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劉友誼說,如果將成本壓在快遞公司身上,可能沒有辦法保障送貨時效。而通過到村建站的方式,可以至少保證偏遠鄉村也能實現3天送貨*。
記者了解到,按照合肥市農村電商物流配送體系的要求,縣(市)一級必須建設縣級電商物流快遞配送中心,打造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實現“鄉鄉有網點”,爭取“村村通快遞”,打通農村電子商務“*后一公里”。
未來,對配送時效要求很高的生鮮產品,也將能快遞到村。“將加快建設適應農村產品網絡銷售的冷鏈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發展產地預冷、冷凍運輸、冷庫倉儲、定制配送等全冷鏈物流。”合肥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此前發布的《合肥市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工作實施方案》,合肥將推動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在農村的發展,建立完善農村公共倉儲配送體系。
每個村都配備電商服務站
快遞配送方便了,針對農村居民的網購需求,也有解決辦法。
“每個農村社區、自然村都有一個電子商務服務站,可以幫市民代購,也可以便民繳費。”劉友誼告訴記者,服務網點形成樹樁體系,服務項目也有不少。
“拿收發快遞來說,現在往外發件體系已經比較成熟,收件還要慢一點。我們計劃今年出臺扶持政策,形成一套有序的辦法。”劉友誼說。
記者了解到,按照方案,全市所有的行政村都要建設電子商務服務網點,引導商貿、供銷、郵政、文化、電商、快遞等資源整合利用。具體來說,可以實現商品銷售和代購、繳費充值、代訂票務、代收代發快遞等基本功能。以肥西來說,160個網店已經在2017年底搭建完畢。
未來,還將逐步拓展為商務、政務、服務等一體化鄉村網點,進一步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服務水平,促進城鄉互補和融合發展。
引導鄉鎮農村看齊“淘寶村”、“淘寶鎮”
在物流、服務網絡打通后,電商的產品可以更方便地走進合肥農村。不僅如此,合肥農村地道的土特產,也將依靠這一網絡“上行”,變得更為人知。
在2017年中國淘寶村名單中,安徽省共產生5個“中國淘寶村”,其中,肥東縣撮鎮龍塘淘寶村成為合肥市*淘寶村。未來,“淘寶村”、“淘寶鎮”會變得更多。
“鼓勵借鑒外地創建‘淘寶鎮’、‘淘寶村’經驗,選擇環巢湖12鎮等一批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行政村,引導當地農民進行電商創業,提供運營指導、人才培訓、倉儲快遞物流等公共配套服務,培育一批電商特色小鎮、電商示范村。”合肥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此,合肥市將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縣域電子商務園區作為各個縣(市)的“標配”。“一方面是搜羅當地適合電商經營的特色產品,一方面是培育、孵化電商企業,為他們提供培訓服務。”劉友誼告訴記者,官亭的大白鵝、紫蓬山的桑葚酒都已經“轉型”成電商產品,上線銷售了。
“以肥西來說,有一些電商已經成熟的大企業,但是更多的是剛剛發掘的農產品。”劉友誼告訴記者,2017年,肥西縣商務局在當地選出了20家有潛質的企業。“有豆干、臘味、粉絲,都是肥西特色。這些企業規模較小,無法逐一培育,所以我們準備統一包裝為‘肥西制造’的品牌,以‘特色館’、‘旗艦店’的形式向外推出,提高商品化率和電子商務交易比例。”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更多正宗的合肥土特產走出鄉村,合肥還積極引導農村電子商務及網銷產品商標注冊,推進農產品和農村工業品、民間工藝品、鄉村旅游產品等品牌建設,提升農村產品品牌影響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