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的發展和完善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黑龍江省委主委趙雨森提出,在我國當前可持續發展戰略下,依據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科學合理運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來改造傳統的農業,在保證農業安全的前提下,應注重提高農產品質量,為食品安全以及整個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綜合*化。
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全新階段,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下,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發展存在諸多困難。趙雨森指出,農業產業結構不盡科學合理,主要是以糧食為主,并且以大宗糧產品為主,缺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完善;農業生產的環保意識滯后。
要實現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必須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資源節約型、環境保護型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加強核心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耕地、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后續生產能力,提高資源利用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趙雨森認為“這需要政府在財政和稅收方面予以支持,建立政策扶持體系,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
“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 趙雨森建議各級政府要依法安排和落實支持農業生產過程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安全型、可持續發展的預算支出,促進有利于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配套設施建設。調整和落實投資政策,公共財政預算內投資應對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的項目和產業予以傾斜。“各級政府可以建立用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專項資金,促進農業科技的研發、使用和推廣,并吸引資本市場向農業可持續發展科技和產業化項目傾斜,多渠道、多層次籌措資金。”
建議制定和完善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稅收政策,將資源稅擴大到土地、水、動物、植物等所有可以計量的自然資源,并逐步提高資源稅征收標準。
“制定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優惠激勵政策。”趙雨森同時提出,政府可以通過項目財政補貼、貼息等手段大力支持有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主體,并且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為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提供資金支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