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朔州山陰縣半道地現代農牧園區,有不少的貨車進進出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曾經的這里是一片鹽堿灘,想要在這里進行農業種植,村民們從未奢望過。山陰縣委縣政府把這里設計規劃成為現代農業園區,就是希望能夠把這片鹽堿灘有效利用起來,實現利益*化。
半道地現代農牧園區的規劃,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而曾經從事煤炭行業的吳鳳鳴,煤炭資源整合之后,他把目光瞅準在了這里。從黑轉白,讓有限的能源變成循環農業經濟,走上綠色產業之路。吳鳳鳴,從下定決心的那一刻起,就開始進行考察學習,在荷蘭學習之后,想要建起華北*的蘑菇種植基地的心更迫切了。
2012年,山西省宇昊蘑菇種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占地1000畝,總投資產6億元,職工500多人。經過近6年的發展,依托雙孢菇種植,形成了循環一體農業循環經濟產業,目前已成為華北地區*的雙孢菇工廠,日產雙孢菇30多噸,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大城市,2015年被山西省授予“省級龍頭企業”的榮譽稱號。
雙孢菇想要實現標準化的生產,首先要考慮雙孢菇配料、堆肥的標準化無害化,因為栽培料是生產的基礎和控制產品污染的源頭。宇昊蘑菇種植有限公司把周邊村莊的農作物秸稈和牛糞、雞糞作為主要原料,既能消化處理也能進行生產,而出菇后的廢料又可再次利用,加工成優質的有機肥料推向市場,用于有機蔬菜、糧食和花卉等種植。
這里的蘑菇種植與加工基地每年可以處理玉米秸稈、黍秸、牛糞、雞糞等共計15萬噸,既有效利用資源,也是極大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同時達到區域環境的生態化改造,是一個典型的生態農業循環園區。
在采菇車間,工人們忙碌的進行著采摘,車間主任王建國介紹說,公司目前一共有9個生產車間,每個車間就有16個面積500多平米的菇房。每天要從這些菇房里采摘出30多噸新鮮的雙孢菇。存放到雙孢菇的冷庫里,等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批發商來拉貨。
來自河北的周先生說,他已經和山西宇昊蘑菇種植有限公司合作一年多的時間了,這里生產的雙孢菇品質不錯,當地人很喜歡吃,隨著人們的喜愛程度,他的訂單也多了起來,基本兩天就回來這里一趟。
別看這小小的雙孢菇,現在已經闖出了大世界。它不僅僅受到了全國各地商家的喜愛,還贏得了周邊村莊村民們的拍手稱贊。吳鳳鳴說,因為宇昊蘑菇的建成,已經解決了當地五百多人的勞動就業,曾經在家務農的婦女們,現在個個都是掙著三千多月薪的工人。車間主任王建國說,雙孢菇的營養價值非常大,而且種植周期短可以循環,一期菌菇從種到收僅兩個半月時間,每年可以種植5次,生產工廠全部采用恒溫生產,一年四季都能產菇,立體化種植。雖然采摘繁重,沒有節假日,但是工人們也是忙的不亦樂乎,干勁兒十足。
車間主任王建國說,現在他們所產出的雙孢菇,根據客戶的需求,也可以走高端產品。曾經的土菇,在嚴管理、高要求的管理模式下,現在也可以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個等級的產品了。現如今,宇昊蘑菇已是“省級龍頭企業”,客戶遍及全國各地。年產雙孢菇1萬噸,產值超過1億元。
說到下一步如何發展時,山西宇昊蘑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吳盛宇說,今后企業還要發展雙孢菇的深加工,并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真正讓山陰生產的雙孢菇走向全世界。
每*革命性的創新,都需要勇氣,在接受新事物時,更要以一個全新的姿態不斷地追趕、學習、適應并且解決一系列的困惑與難題。山西宇昊蘑菇有限公司抓住農業循環利用的契機,為山陰乃至朔州迎來了循環農業經濟的春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