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的主要領域在農村,主要從業人員是農民,林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和潛力,一定大有可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張建龍分別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角度對此進行了分析。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助力產業興旺,要建設一批特色經濟林、花卉苗木基地,確定一批森林小鎮、森林人家和生態文化村,加快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綠色產業,推動產業興旺。
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確保生態宜居,抓好“四旁植樹”、村屯綠化、庭院美化、農田林網建設等身邊增綠行動,著力打造生態鄉村,提升生態宜居水平。力爭到2020年鄉村綠化覆蓋率達到30%。
加大資源保護力度,倡導文明鄉風,全面加強原生植被、自然景觀、古樹名木、小微濕地和野生動物保護,堅決制止開山毀林、填塘造地等行為,大力弘揚鄉村生態文化,保持鄉村原始風貌,真正留住鄉情、記住鄉愁。
加大林業*扶貧力度,保障農民生活富裕。近年來,林業在貧困地區選聘生態護林員37萬人,*帶動130多萬人增收和穩定脫貧。未來幾年,還將通過實施重大生態工程、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創新生態扶貧方式等助力*扶貧。力爭到2020年吸納10萬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新增生態管護員崗位40萬個;通過發展生態產業,帶動約1500萬貧困人口增收。
恰逢3月12日植樹節,張建龍告訴記者,隨著國土綠化的推進和人們生態意識的增強,義務植樹工作面臨著新挑戰。一方面,人們改善生態的愿望、愛綠植綠護綠的自覺性越來越強,植樹漸成風尚。另一方面,各地城鎮周邊、交通便利的地方已基本完成綠化,可用于義務植樹的地塊越來越少,宜林地大多處于遠離城鎮、交通不便的區域,致使公民參加義務植樹越來越難。
為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大范圍發展,2017年6月,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按照“方便群眾、重在參與、不拘形式、靈活多樣”的原則,將盡責形式拓展為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和其他形式等8類,并明確了每類盡責形式的內容和折算標準。這既利于公民履行植樹義務,也利于統計義務植樹參與人數和株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