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黃山農村廣袤的田野里、山地上,碧綠的油菜即將迎來金色的綻放,村民們則趁著春光忙著給茶園鋤草、施肥,一些鄉村已拉開基礎設施建設大幕。各地正按照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的要求,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力求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近年來,全市各地深入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于打響黃山綠色農產品品牌,大力發展精致農業,積極實施農業綠色提升行動,不斷推進茶葉種植生態化、加工清潔化改造,率先在全省開展農藥集中配送,茶業綜合產值突破130億元,徽菊、干鮮果、泉水魚等特色種養初具規模,休寧山泉流水養魚和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成功引進聯合利華、小罐茶、國藥祁紅、康美藥業等一批龍頭企業,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年均增長9.9%,我市成為全省首批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與此同時,各地積極拓展農業多功能性,大力發展以農旅融合為特色的鄉村旅游,目前全市已有超過10萬農民從事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農產品電商銷售額突破8億元。
為讓農村資源要素更好地活化起來,讓廣大農民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近年來,全市各地深入推進農村重點領域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完成,黃山區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穩步推進,黟縣農業保險試點經驗在全省推廣,屯溪區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試點走在全省前列,江南林交所業務網絡初步實現全省覆蓋,供銷社綜合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黟縣“有農模式”得到各方面關注和肯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各地聚焦鄉風文明,積極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深入開展全域環境整治、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啟動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PPP項目,累計建設264個美麗鄉村中心村、占規劃數量的近一半,整治建設鄉鎮政府駐地91個、基本實現全覆蓋,我市連續4輪在全省美麗鄉村考核中位居前列。與此同時,各地十分注重村莊保護與文脈傳承,堅決杜絕大拆大建,持續推進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工程,獲批中國傳統村落92個,入選國家首批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并注重利用閑置古建筑建設村史館、鄉賢好人館,有效發揮了助力鄉風文明的積極作用。
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特色產業的不斷發展,全市各地農村民生持續改善,近五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2%,去年達到14034元,總量居全省第5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各地認真落實*扶貧、*脫貧基本方略,15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3.9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15.3萬減少到2017年的13760人,貧困發生率從10.9%下降到1.21%。全市農村水電路氣房訊建設全面提速,科教文衛等各項事業加快發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647個、占93.5%,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