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脫貧攻堅路上的吉林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吉林故事
農業網   時間:2018/3/13 9:05:00  來源:吉林日報  閱讀數:408

  初春的瑞雪飄飄灑灑,鋪在地面,落在屋頂,披在樹杈上。

  走在柳河縣紅石鎮四清村的平坦村路上,村民楊俊良抬手從路的這頭指向那頭,對記者說:“你看,這村路都通到了家門口,我們再不為賣糧難、出行難犯愁了。”

  “這可不是普通的路,這是我們脫貧致富的小康路!”楊俊良興高采烈地說。

  楊俊良的話在理兒。走到村口,村路遠遠地延伸到國道上,再延伸開去,四通八達,連通白山松水,化成吉林省千千萬萬貧困戶脫貧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在這條足音鏗鏘的道路上,吉林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全力推進*扶貧方略,五年成功減貧141.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1.3%下降到1.3%。

  這條振奮人心的道路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吉林脫貧故事。

  花園口鎮盛開“扶貧之花”

  一排排黃色磚瓦房井然有序,街中大道寬闊整潔,庭院如花園,房屋似景觀,藍天白雪映襯著一些院落門前的大紅燈籠,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里是靖宇縣花園口鎮花園村新區。現在名副其實是個“花園”了,但以前卻是一片渺無人煙的荒地。

  “2016年以前我家住在泥草房里,交通十分不便,路還都是大土路,出趟門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花園村新區64歲的村民徐偉志感慨地說:“多虧了黨的好政策,俺才住上這么好的新房。現在不僅身上暖和,這心里也跟著暖和啊!”

  通過異地安置扶貧項目,村民們告別了年久失修的泥草房,搬遷到這景色秀麗、基礎設施完善的嶄新村落。生活環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搬遷人口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地攀升。

  花園村新區只是靖宇縣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民生的一個縮影。為適應扶貧開發工作的新形勢,近年來,靖宇縣投資5289.8萬元,實施了28個貧困村道路、圍欄、邊溝和亮化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2234萬元,實施了22個貧困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和花園口鎮集中連片飲水安全提升工程,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率達到98%以上;改造貧困戶危房698戶,完成年度改造任務;易地搬遷花園口鎮22戶50人、縣城集中安置143戶329人全部入住,易地搬遷全面完成任務。

  異地搬遷改環境,項目上馬助脫貧。在花園口鎮雙河村,村民們與記者分享著他們收入翻番、脫貧致富的喜悅。

  雙河村是一個只有165戶395人的村子,在2015年村里貧困人口人均年純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2016年,雙河村成為省民政廳包保村,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貝母、蔬菜大棚、笨雞、可繁母牛等種植和養殖項目陸續上馬。省民政廳還投資3萬元,扶持村集體和貧困戶種植板藍根8畝、地瓜10畝,幫助村集體和貧困戶創收增收。2017年省民政廳投資60萬元,建設62千瓦分布式村級電站,年可為村集體增收6萬余元。7月份開始并網發電,短短五個月受益3.7萬元,22戶貧困戶38人受益,人均增收近千元。

  在雙河村的“勇士幸福大院”內,一群老人看電視、打麻將、下象棋,笑聲朗朗,氣氛活躍。70歲的馬印香大娘樂呵呵地說:“以前都‘窮怕了’,現在好了,生活有滋有味,人也精神多了!”

  四清村的扶貧帶頭人

  2017年年初,通化市市郊公路管理段段長王雨佳來到柳河縣紅石鎮四清村,成為這里的扶貧“*書記”。

  四清村由于地處半山區,土壤環境有一定局限性,村里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又因人均農耕地少,村政府負債累累,四清村的脫貧始終是村干部的一大難題。

  “我就是農民的兒子,是從農村出來,對這里一點不陌生,我一定要制訂出一勞永逸的扶貧方案。”王雨佳對記者說。

  一年過去了,四清村大變樣。

  草莓大棚搭起來了。曾經的貧困戶石雨林說:“草莓種植讓我去年一下子脫了貧。”

  石雨林是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心臟疾病始終困擾著他,經常干干活就被鄰居送到醫院,有幾次還有生命危險。自身勞動能力雖未完全喪失,但傳統農業的農活他早已負擔不起。“*書記”摸底后了解到村民的訴求,為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搭建草莓大棚,大棚的草莓苗和種植技術由企業承擔,結果后由企業統一回收。“去年一年不但賺回了建大棚的貸款,還有盈余,今年可以大掙一筆啦!”石雨林說。

  果樹、果窖建起來了。大范圍種植蘋果樹,利用山區資源,集采摘、農家樂為一體,大興鄉村旅游產業,這是四清村柳條屯的扶貧方案之一。

  “果園的興起對扶貧能起到很大幫助,確保扶貧推進到*后一公里。”王雨佳說,現在柳條屯有幾處大型果園已成立合作社,除了正常售賣蘋果外,大力發展農家樂資源,吸引游客采摘,貧困戶可以在果園內打工賺錢。另外,將恒溫果窖出租給果農,便于反季售賣蘋果,收取果農的基本租賃費后,成立單獨扶貧賬戶,主要提供給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即使沒有國家的扶持資金,村集體也可確保貧困戶脫貧。

  致富路也修起來了。近年來,“四好農村路”建設給鄉村帶來了生機,便利的公路直達村里,帶活了村里的生產經營。

  2017年,針對四清村的產業特色,柳河縣交通運輸局新建了1.8公里直達采摘園的特色產業扶貧路,進一步促進了四清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新修的村路連接303國道,來蘋果采摘園采摘的游客越來越多了,全園年收入由30萬元增加到50萬元。”蘋果采摘園園主房利軍高興地說。

  在吉林省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像王雨佳這樣的“*書記”群體成為主力軍。吉林省10829名駐村干部被下派到幫扶村,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在真情實意的幫扶中砥礪出動人光芒,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在真抓實干的幫扶中進一步密合生長。

  明東村:項目落地變成“聚寶盆”

  都說天上不會掉“餡餅”,但去年在龍井市智新鎮明東村卻遇到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一個項目落在明東村里的一塊5000平方米雜草叢生的陡坡荒地上,成為年收入30萬元的“聚寶盆”。

  什么項目?光伏發電。

  明東村共有村民408戶,其中貧困戶188戶、貧困人口367人。過去村民收入主要靠種植農作物,很難改變貧窮面貌,因此村里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在脫貧攻堅戰役中,該村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幫助帶動下,通過“龍頭企業+貧困戶利益聯結模式”,實施產業推動,明東村的扶貧工作大有改觀。

  2017年,為了鞏固脫貧成果,龍井市積極引進光伏扶貧項目,該項目投資4860萬元,建設5400千瓦光伏電站,可惠及6個鄉鎮和包括明東村在內的11個村。明東村這塊過去只能用來放羊、放牛,無人問津的荒地,在項目達產后,每年村集體可增加30萬元的經濟收入。這對明東村來說,過去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成為了現實。

  其實在明東村,項目落地變成“聚寶盆”的故事不是頭*發生。“一頭黃牛入股,每年2000元分紅,5年下來就是1萬元。”明東村農戶金正元向記者表達著成為股東的喜悅。

  該村的黃牛養殖扶貧項目利用國家財政扶貧資金,采用“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依托延邊海蘭江牧業為龍頭,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和橋梁,以農戶為基礎,5年為周期,有效提高農戶收入。

  “在項目確立之初,我們進行了討論,是農戶自己養還是委托飼養。”明東村的村書記劉元東介紹說,由于村里的貧困戶缺乏技術,飼養風險大,為了實現長期扶貧的效果,我們將貧困戶手里的種母牛集中起來,以入股的形式,交由企業統一飼養,這樣既省去了飼養的風險,又讓貧困戶得到實惠。”

  砥礪奮進脫貧路。在通往小康的大路上,吉林人民正闊步前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