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安裝水表后,每年春耕不愁沒水。”12日,瀘州市納溪區合面鎮杏花村2社鄒正華忙著趕牛犁田備春耕。全村1400多人,鄒正華只是裝表節水灌溉的受益者之一。
2013年,合面鎮杏花村通過“小農水”項目,安裝供水管道8.6公里從清水溪水庫引水灌溉。“本以為解決了該村灌溉用水難的問題,誰成想,群眾為了各自農田,竟偷偷在主管道上鉆洞放水,不到一年時間,供水管道千瘡百孔,低處水田漫水外流,高處水田一點水沒有。”納溪區水利管理站工作員介紹。
2014年,納溪區合面鎮鼓勵村民通過“一事一議”的形式,試點探索農村人畜飲水和灌溉用水“兩條管線,兩個水價”的模式。“人畜飲水按1.5元/方計收,灌溉用水按0.15元/方。”村支書古開學說,這樣既能保障農業生產用水,同時讓村民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去年,我那兩畝多地才繳水費45元,收了2000多斤稻谷。”三社村民劉賢良說,自己以前抽水灌溉,光電費就要80多元,還水量不足。
“私拉亂接、鉆孔取水等損害公共設施的都將重處。”村民約定,灌溉用水戶用水前按規定提前申請,并繳納1200元管網建設費,用于入戶管道、表箱、表井、閥門等所需材料、施工、安裝所產生的相關費用。村支書古開學說,每個農戶的水管都安裝到了田角,按用水量收取水費,田土不集中的,可以根據實際安裝多個水表。“現在村里已經安裝了149只灌溉用水表。”
納溪區水利管理站戴明桂介紹,杏花村有農田800余畝,以前庫容13.2萬方的清水溪水庫每年春耕都鬧水荒。“安裝水表后,每年清水溪水庫用水不到庫容的1/3。”
目前,納溪區開始在4.18萬畝農田推廣裝表灌溉,預計年節水500多萬方。戴明桂說,“相當于在納溪儲備了一座小一型水庫的水資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