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益陽市赫山區宏農家禽飼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里,負責人楊新春在給蝦苗投喂餌料。“現在氣溫還不穩定,只有晚上才能看得到蝦子。”楊新春擦了擦手,從田埂上走了過來。
楊新春是赫山區歐江岔鎮白沙寺村人,今年49歲,從事養殖20多年,被當地人稱為“養殖大王”。
近年來,赫山區大力推廣稻蝦養殖,楊新春搭上了這趟快車,他多次赴湖北潛江以及鄰近的漢壽、南縣等地學習考察。2016年,楊新春流轉510畝地,建設稻蝦共生養殖基地,成為赫山區產業扶貧重點示范項目。
“合作社與農戶構建起利益共同體。”楊新春說,合作社一方面鼓勵一些貧困戶以小額信貸入股,享受年終分紅;一方面指導貧困戶自主建設養殖區,統一為他們提供蝦苗、飼料、技術培訓等。去年,合作社貧困戶每畝水產養殖收益達到3000元左右,一些在基地打工的貧困戶還獲得按日結算的工酬。
“我更看好的是產業前景。”楊新春介紹,歐江岔鎮為白沙寺村做了規劃,依托稻蝦養殖,打造集旅游、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村民可開辦農家樂等。目前,合作社已吸引全鎮18個村600多個貧困戶參與稻蝦養殖,輻射帶動面積達1000多畝。
“去年,合作社向貧困戶發放了33萬元分紅款。我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能帶動周邊村民發展現代農業,一起致富奔小康。”楊新春認真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