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春耕時節,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不少鄉鎮農村,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勞作的人們。在高嶺鎮龍州村附近的一處地塊里,黎天兵正帶領幾位村民補種玉米。“前段時間下種時,播種機出了點問題,玉米苗出得不均勻。”黎天兵是廣西都安桂合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員工,公司租了近2000畝土地,種了1500多畝玉米。
“你看這些玉米,跟其他玉米有啥不一樣?”黎天兵問記者。
已經長出幾片嫩葉的小苗剛脫離地面,看起來,與普通的玉米并無二致。看出記者有些困惑,他哈哈大笑:“我們的玉米不是用來吃的,是拿來作飼料的,我們種的是‘飼料玉米’。”
這里是都安瑤族自治縣“糧改飼”示范基地,目前全縣有2萬多畝這樣的土地都種上了飼料玉米。都安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轄區內“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塊分散、土地貧瘠,當地群眾過去普遍種植較為耐旱的玉米作為口糧。
2017年底,都安縣積極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畜牧業綠色生態循環發展,當地開始探索種植適合牛羊食用的“飼料玉米”。
“用作口糧的雜交玉米每年種兩季,一畝地產量大約1000斤,市場價格每斤1塊錢左右,扣除種子、化肥和人工成本后,即使豐年也賺不到多少錢。”黎天兵算了一筆賬,“‘飼料玉米’一年可種三季,葉子和玉米棒都能利用,每畝地可產飼料將近15噸,如果換算成產值,每畝地年產值超過4000元,相比單純種玉米口糧,產值翻了一番。”
桂合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1500畝“飼料玉米”并不外銷。玉米收割后,經過粉碎、發酵等工序,制作成牛羊*愛的飼料。“以前種牧草喂牛,營養相對低,需要添加豆粕、玉米等精料,工序麻煩而且成本比較高。‘飼料玉米’靠堆存發酵就可以制成飼料,這種飼料蛋白質豐富、糖分高。”桂合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麟說。
黃麟曾在一家礦企工作多年,懷有農業情結的他于2015年辭去工作,和好朋友回鄉創辦肉牛養殖場。后來養牛場吸引了一家企業注資,養殖場的規模快速擴大,目前養殖規模從*初的40多頭擴大到1000多頭。
黃麟透露,下一步桂合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將朝屠宰、餐飲等產業鏈下游發展。“支撐這一切的是‘飼料玉米’,今后我們還要利用多種形式發動農戶廣泛種植,帶領他們發家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