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獲悉,武漢市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出爐,數據內容包括農業經營主體、農業機械和設施、土地利用、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農民生活條件、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情況7個部分。
這次的普查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通知》要求展開,普查時點為2016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6年度。普查對象包括農業經營戶,居住在農村有確權(承包)土地或擁有農業生產資料的戶,農業經營單位,村(居)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和涉農街道辦事處。
2016年,武漢農業生產經營人員70.85萬人,主要從事種植業,以男性為主。根據對生產經營人員的數量和結構分析,36歲以上人員占89.9%,其中55歲及以上人員占44.6%;初中及以下從業人員占90.4%。
和十年前的武漢市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比較,武漢農業從業人員數量,從2006年的88.1萬人降至2016年的70.85萬人,年齡結構也有老齡化趨勢,但文化程度在逐步提升。
截至2016年,武漢共有耕地面積297.6千公頃,實際經營的林地面積(不含未納入生態公益林補償面積的生態林防護林)53.0千公頃,實際經營的牧草地(草場)面積0.3千公頃。
對比數據發現,十年來武漢農戶生活質量大幅提升。2006年末,武漢農村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彩電95臺,擁有固定電話54.5部,擁有手機75.9部,擁有摩托車24.7輛,擁有生活用汽車3.5輛。十年后,除了固定電話在農村被淘汰外,平均每百戶擁有彩電、手機、摩托車/電瓶車、空調、小汽車、淋浴熱水器的數量分別達到了124.4臺、259.3部、96.1輛、97臺、25.9輛、86.7臺。
不僅如此,99.7%的農戶擁有自己的住房,住房百分百通電,基本安裝了有線電視、寬帶互聯網,有超過三成的村設置了電子商務配送站點。在公共服務提供方面,鄉級單位全部設立有醫療衛生機構,小學、幼兒園、托兒所的設置比例均在97%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