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會議精神,按照“1238”發展思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提供過硬裝備技術支撐。
近年來,由于我市高效益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澇災損毀耕地、項目占地、撂荒等因素影響,直接制約糧食產量的增長。但是,我市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確保2017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6.0萬噸,實現自2011年以來連續7年豐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思想,立足實際加快促進產業興旺目標的實現,必須在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上走出自己的路徑。
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必須破解立地條件的客觀制約。我市農業耕地在面積、地理位置、地貌形態等方面各有特點。一些農業機械,特別是大型農業機械,在推廣使用中面臨的難題十分簡單,就是“到不了”“進不去”“轉不開”。解決“*后一公里”的難題,必須想方設法促進良田良法良機配套。這就需要加強統籌,積極推進土地整治和標準農田建設,著力改善農機應用基礎條件。
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必須提高農業機械化創新能力。近年來,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的快速發展可謂有目共睹,但在推廣使用中發展的潛力和一些短板同時暴露出來。“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人力尚且如此,農機的推廣當然也面臨林林總總的適用性問題。要想使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真正成為農業發展強有力的推動,就需要在機械化創新能力上下功夫,確保農機成為農民生產的利器,而不去給農業發展制造更多的新問題。
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必須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結合起來。事由人興,業由人成。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須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不僅僅是工具上的轉變,更重要的是生產者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轉變。在做好機械、裝備等硬件要素向鄉村聚集的同時,必須以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富裕農民為方向,通過培訓提高一批、吸引發展一批、培育儲備一批,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鄉村的持續發展做好未來儲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