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解決我國農業當前問題,就要以提高供給質量為新時代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主攻方向。
首先,要在“三權分置”改革的基點上強化土地規模經營與服務規模經營并改善農業的分工經濟。當前,我國農業效率低的根源是分工不足,因此,必須發展社會化分工以提高效益,如將農地規模經濟與服務規模經濟相融合,通過“三權分置”促進土地流轉、構建多主體參與的分工合作機制,等等。眼下,盡管農村已經出現了一些萌芽性質的自發流轉,但整體上仍沒有改變小農經營的性質。所以,必須加快土地確權,構建起權屬清晰、權能完整的集體產權制度,加快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從而促進資本投資農業。在此基礎上,鼓勵農業生產適度規模化經營,用現代科技武裝現代農業,用現代組織和管理理念經營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在實施中,不能用單純工業化的模式和思維來改造農業,而應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通過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來發展適度規模的現代農業。
其次,要大力實施農業高端高質高效發展戰略。今后農業發展必須在解決“吃得好”上下功夫,根據市場和品質的要求,推動農產品生產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政府應積極探索區域農業結構調整的新途徑,推進農產品綠色生產模式攻關,同時,針對有機農業等領域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也要加強監管,唯有如此,“良幣”才能茁壯成長。農技人員要引導農民搞差異化、特色化種植,著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農民也要逐步擺脫年年不變的“老傳統”“老套路”,以更好地適應國內需求結構升級的新常態;現代農業是一個包括產前、產中、產后的綜合產業體系,包括產、供、銷各環節,而其*利潤領域是加工運銷環節,因此有必要加強涉及農業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第三,“互聯網+”是催化劑,更是助推器。當前,“互聯網+”浪潮幾乎席卷了各個行業,正在成為不同領域的產業巨變的催化劑,在農業領域也不應該例外。我們的確有必要利用互聯網所體現的各階層公平參與理念來實現市民與農民都能夠廣泛參與的“社會化生態農業”。在一定意義上,“互聯網+農業”是在為中國農業巨人做減法。減什么?減去傳統供應鏈中那些阻礙供應鏈優化的弊端,減去農民跟風種植的守舊觀念,減去信息閉塞之苦,從而能夠輕裝上陣,重構供應鏈。為此,基層政府應推進“寬帶進村”,加強示范引導和開展農民信息化技能培訓,加快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鼓勵引導電商與龍頭企業、超市、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開展合作,建設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構建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從而打造出具有區域特點色的農產品品牌。
總之,農業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在有效供給上下功夫: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提升農產品的質量水平。我們深信,只要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我國農業必定大有前途,大有可為,美麗富裕祥和的新農村必將更上一層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