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山村的稻田灌溉進行精細化管理后,用水量減少,去年3200畝稻田減少尾水排放2萬多噸,隨稻田水流入河中的農藥化肥量少了2萬斤。”3月18日,錫山區羊尖鎮宛山村主任陸文明在田頭查看小麥長勢情況后高興地告訴記者。市水利局信息顯示,目前在78個農民用水戶協會管理下,由“大水漫灌”式向精細化灌溉轉變的水稻田全市已有32萬畝、占比約50%,而前年僅僅只有近萬畝。
水稻從6月中旬插秧到10月下旬成熟,前期需要進行水漿管理,確保水稻分蘗,達到苗數后在8月初進行擱田,以后需要不斷地灌水。“長期以來農水員灌溉農田憑經驗,極可能導致稻田有的‘喝太多’有的‘喝不足’,浪費水資源。”陸文明說。該村于去年4月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明確50名成員要承擔泵站運行監督管理、河道巡查、圩岸巡查等職責,其中由老黨員、老同志等擔任的34名協會成員負責對7個灌溉站點16名農水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協會在泵站上安裝了供水計量設備,根據農戶滿意率和用水效率等數據對農水員進行考核。
“這促使我們更注重合理安排水資源。”負責該村600多畝水稻田灌排水的農水員魯建新說。以前他打開泵站閥門后只到田里轉一兩趟,看看稻田水位差不多了就關閉閥門。去年為保障用水效率和農戶滿意率,他根據水流走向等對600多畝水稻劃分成10余個田塊,每次稻田灌、排水時都要花上七八個小時在田頭查看,發現田塊灌水層達到能滿足水稻生長需求時就立即關閉水閥。“做不到位,我要接受批評、被扣薪酬呢。”他說。
“以前農水員多是兼職的,在灌排泵站維修養護等方面不是很到位,往往會導致部分稻田供水‘跟不上趟’、用水用電支出增加,現在協會對農水員明確了職責,加強監管,有效遏制了這些問題。”陸文明說。協會還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對部分稻田灌溉系統進行改造,采用不易滲水的PE低壓管道、新建泵站等。這樣,該村灌溉用水效率明顯提高,灌溉用電費用下降10%。
在協會推動下,該村農田灌溉用水矛盾由以前一年平均10余起下降至6起。“以前有矛盾找村委,有時要拖上三四天才能解決,而稻田平均三天就要灌水*,往往會誤農時,現在找協會專業人士,當場就解決問題,保障了農業用水效率,我們農民也避免了損失。”該村種糧大戶宋廣良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