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產養殖產量約占全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60%以上,約占全國水產品總產量的75%,是世界名副其實的水產養殖大國。
近幾十年持續不斷的水產養殖產品有效供給,既解決了城鄉居民吃魚難問題,豐富了老百姓的“菜籃子”的同時,也帶來了養殖尾水等污染排放造成的水環境問題。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紛紛提出了建議。
■水產養殖快速發展
□養殖污染問題凸顯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水產養殖獲得快速發展。從1986年的445萬噸,到2016年的5142萬噸,水產養殖年產量擴大了10倍以上。
全國人大代表蘭平勇說:“隨著我國水產養殖產業快速發展,各級地方政府及漁業主管部門‘重發展、輕管理’,在水產養殖產量和規模逐步擴大的同時,優化布局、確權頒證、生產監管和污染減排等方面政策措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落實,水產養殖產業發展遇到了重要的瓶頸期。”
目前,水產養殖產業發展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養殖布局不合理。
蘭平勇表示,部分地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未真正實施,無規劃和有規劃但不明確的情況較多,養殖區域不明確,養殖面積盲目擴大,超容量超規劃養殖未及時整治。
比如,近年來內陸湖泊、水庫以及近海網箱養殖無序發展問題非常突出。前期缺乏規劃和監管,造成超規劃、無證養殖問題,給當前的整治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
此外,水產養殖污染問題凸顯。長期以來,養殖生產者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未重視環保設施設備配套使用,工廠化養殖、網箱養殖等集約化養殖尾水廢物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對公共水域造成污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院長麥康森說:“根據養殖密度的不同,養殖尾水里所含的污染物也不同,主要是氮、磷超標,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飼料成分等。但目前來說,進行尾水處理的養殖生產者很少。即便進行處理,大都是出于對水的循環利用。因為如果重新換水,對于養殖活動來說,水的溫度、氧氣含量、穩定性等不確定性高,產量得不到有效保證。”
據了解,使用循環水的大多是養殖比較名貴的魚蝦類,如石斑魚、多寶魚、對蝦等。
■推進養殖業變革
□走綠色發展之路
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是落實新發展理念、保護水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舉措。
蘭平勇表示,水產養殖業要創新發展方式,必須由原有的數量增長型快速轉變到質量和效益增長上來,必須由原有的滿足“吃魚難”的市場需求快速轉變到滿足人民群眾吃好魚的需求上來,必須由原來的資源利用和依賴型產業快速轉變到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產業上來。
蘭平勇建議,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指導各地盡快貫徹實施,全面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
此外,應補齊養殖尾水處理的短板。“目前,國家在養殖尾水處理領域還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基層執法也面臨問題。作為養殖生產者,很少考慮尾水對于環境的影響,更多是從自身養殖需要來考慮是否循環利用,大部分是直接排放。”麥康森表示。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在浙江、江蘇等一些發達省份,綠色養殖發展得比較好。麥康森表示,在方法上,多是利用天然水域的自凈功能以及水草、微生物吸附或分解污染物等方式進行過濾后再排放。目前,水處理技術沒問題,關鍵就是成本問題。
在資金方面,蘭平勇建議,研究建立水產養殖綠色發展專項基金。依托現有漁業資金支持政策,優先支持水產養殖綠色發展項目。發改委、財政、金融、保險等有關部門,應加大對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力度。
目前,我國近岸海水養殖可以用“擠、亂、臟”來形容。近海養殖水淺、空間小、密度高、病害頻發, 對生態環境和產品品質、安全的潛在危害不可低估。
麥康森表示,與近岸養殖相比,我國離岸養殖海域廣闊,不僅有利于水產養殖持續發展,而且有利于近海生態恢復,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
總之,水產養殖業應該優化養殖布局,轉變養殖方式,推廣清潔生產,防控養殖污染,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變革,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