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組團參觀了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的生態移民點德吉新村易地搬遷和產業扶貧。
參觀考察團成員、甘肅永靖縣副縣長陳濤表示,貧困*直觀表現在經濟上,但貧困卻是多種因素造成,就易地搬遷而言,并非讓貧困戶住上新房子即可,而是要借鑒德吉新村易地搬遷經驗,安居和樂業一起抓,讓貧困戶享受到實實在在優惠,引導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
本次參觀考察活動是甘肅省脫貧攻堅能力提升班*次對外考察學習。甘肅省脫貧攻堅能力提升班是由甘肅省委組織部安排,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基地承辦,邀請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和部分市州農業科研院所參加為期20天的脫貧攻堅能力培訓。
德吉新村是將處于祁連山生態保護區的民眾搬遷到此建設而成,是甘肅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易地搬遷點,總投資1.98億元,占地面積1632畝。按照大、中、小戶型建造,每戶留自用院落280平方米到320平方米。目前已搬遷入住894戶3907人。
“該村是新興農村社區,同時也是*脫貧樣板工程之一。”天祝藏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趙文洪介紹,該村以前極度干旱,為改善缺水現狀,前后投資共4.17億元,新建引水樞紐1座,修建梯級泵站3座,建造146萬方注入式水庫和自來水凈化廠。目前可解決5萬人生活用水、10萬畝設施農牧業生產用水、5.7萬畝飼草地灌溉用水。
“搬得來還要穩得住,同時實現能脫貧、快致富的目標。”趙文洪說,該縣為移民群眾“量身打造”用于養殖和種植香菇的養殖暖棚866座,新整理耕地8200畝,按人均1.5畝標準承包到戶,用于藜麥、蔬菜、優質牧草種植。同時,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群眾參與、共同致富”的基本思路,建成集優質香菇生產、儲藏、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食用菌生產示范園。目前,有效帶動移民富余勞動力就近務工,輻射帶動500多戶移民群眾從事香菇生產。
“窮怕了和窮慣了是貧困戶*普遍的心理狀態。”陳濤坦言,目前,貧困戶處于缺乏內生動力階段,必須重視政策貼近性。“采用非常規手段,讓貧困戶享受到‘高大上’政策*為關鍵。”
“各縣實際情況均有所差異,借鑒脫貧方式方法還需注意因地制宜。”甘肅環縣副縣長潘雪瑩談及本次觀摩考察感受時表示,在脫貧攻堅時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注重各環節整體化、協作化。同時將利用好國家資金、政策支持,著重抓好落實,集中力量和資源,解決貧困戶*為迫切的問題。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魏勝文曾在開班儀式上表示,學員們作為基層一線的“指揮員”和“排頭兵”,在脫貧攻堅中意義重大,希望通過本次培訓,可開拓創新應用思路,找準、找實解決脫貧難題的有效方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